title

讲道系列

前一篇     后一篇     修改     回"公布栏"

标题 □ 121216 什么是教会?(1)        编号 □  831
发布者 □  康来昌       发布时间 □  Tue Jan 4 04:26:18 2022
文字PDF □      讲道MP3 □ 
什么是教会?(1)

人有圣父、圣子、圣灵的同在,就是教会

  什么是教会?若从圣经来讲,教会是基督的身体,是圣灵的殿,是神的子民等等,在圣经字典上都会看到很多,用最简单、基本的话讲,教会是一群信主的人聚在一起,所以教会最少要有两个人。

  但一个人可不可能也是教会?就某个意义来讲也可以。譬如:你今天被公司调到阿拉伯国家,刚去也没有教会,就自己一个人,现在也许可以藉著电脑跟其他弟兄姊妹有些联系,但以前没有,而且不管是现在是以前,我们都有一个人独处的时候,是不是还是可能有教会?我想是可以的,当一个人好好的读经祷告、亲近三位一体的真神,就是有四个(位格person)在一起,圣父、圣子、圣灵和你。

  不过如果这样还不够,我们有的:圣父是众人的父,圣子是众人的救主,圣灵是超乎众人之上、贯乎众人之中,所以若有圣父、圣子、圣灵,就必定有他们的子民,就是教会。教会的观念在我们基督教里非常缺乏,所以我很高兴今天有这机会来讲。

教会以外没有救恩

  教会,对天主教来讲很重要,一般人觉得天主教里有很多错误、迷信,我也承认,但他们有一点是我们基督教非常需要有的,就是教会是他们的家,教会以外没有救恩。

  我们看重圣经、信心、恩典、基督,这是很重要;我们唯独圣经、唯独恩典、唯独基督、唯独信心、唯独荣耀归给主,这都是很好的,但我们也必须同意这件事(路德、加尔文、基督教都同意的),就是恩典、上帝、一切的美好,都是神藉著教会给我们的。

  基督教比较喜欢讲都是藉著圣经、基督、圣灵告诉我们的,这没有错,但天主教喜欢讲是藉著教会给我们的,这也没有错,包括路德、加尔文、圣经上都这样讲。路德、加尔文都非常强调且一再重复这句话:「如果不以教会为我们的母,就没有上帝为我们的父」,也就是你不要离开教会,离开教会就没有救恩了。

  这当然引起非常多复杂的讨论,对天主教来讲不复杂,很简单,你离开罗马天主教这宗教就是灭亡的。在梵谛冈二次会议以后他们有些看起来的松动,但「你离开教会就没有救恩」这一点他们没有松动;他们对我们离开教会、是在教会之外,这立场几百年来没有松动。他们有很多的友善,甚至对回教徒都会有很多友善,对非基督徒能不能得救都有很多友善和看法,但他们会说在教会里面才有救恩,他们会说那些其他宗教可能也在教会里面。

  我们不要讲得那么复杂,我们需要认识一件事就是:救恩是在教会里面的,救恩是神透过教会给我们的。下面讲的就开始复杂一点了。

甚么叫做教会?

  什么叫做教会?在基督教传统讲法,我们就会说只有一个教会(这跟天主教一样),教会的特徵就是它是独一的,没有各自的教会,只有一个教会。这教会,若从旧约说起,就是神呼召亚伯拉罕。若要说得再完整一点,可以说是神从呼召亚伯开始,古今中外所有靠著上帝的拣选、恩典、我们的信心,得到拯救的人的聚集,叫做教会。这就是一个看不见的、属灵的教会。我们会同意所有的救恩都在这里面,所有基督徒都在这里面,出了这教会就没有救恩。每一个基督徒受洗归入主的名下,都进入这个教会。当然,受洗的人不一定就在这教会里,但无形的教会一定是古今中外所有重生得救圣徒的,所以你真的重生得救,你不可能离开教会,一定在这独一的教会里面。

  我说这话的意思也是勉励各位弟兄姊妹,你要有个观念就是不能离开教会。退一万步说,你可以离开科隆华人教会、柏林宣道会,你可以换教会,但你不能离开那神所拣选、所有真正重生得救的人在里面的、无形的教会,这个教会是独一的。

教会的四个记号:

  教会是独一的,教会是大公的

  传统神学讲到,教会是独一的;其次讲到教会是大公的。

  教会是独一的就是教会是一(one);教会是大公的,是指教会是普遍的(universal、catholic)。

  一和大公其实是相反相成,一是只有一个教会,但那是看不见的、无形的;大公教会可以说是多个教会,比方信义会、改革宗、卫斯理、天主教、基督教,都是真教会的一部分,在这有形的教会里,只要有这基要的信仰,「相信三位一体独一真神、相信基督神人二性、是独一的救主,相信我们得救完全是靠著基督的工作、凭著恩典」,不管你这教会是哪个宗、哪个派,或哪个多么奇怪的,包括你觉得灵恩派怎么怎么样,只要有这基本信仰,他就在这教会里面。所以教会又是「多」的,又是「公」的,在各个国家、民族、时代、地方都有。

  我还是说,所有基督徒都在那隐形的、独一的教会里,也都在那普遍的大大小小每个教会里。讲得伤感情一点,如果有一天你离开这教会到另一个,姑且说跟这教会是敌对的教会,但如果你真是得救的人,你会承认只要他们有那基要信仰,甚至只要他口头上相信,你相信那里面有得救的人,那你就在教会里面。

  因此,也有个有点危险的地方,就是谁是真的教会?也有个有点吊诡的地方就是,真的教会的特色就是不会说只有我是真的。如果一个教会说,「这世界上所有其他教会都是假的、错的、异端,只有我是对的」,通常它就是个异端的象徵。我们基督徒相信教会是独一的、单一的、只有一个的同时,也相信教会是普遍的,所有奉主名聚会、有基本信仰的都在教会里面。

  这听来有些难懂,我只是先把神学部分讲出来: “The church is one.”(教会是一), “The church is catholic.”(教会是普遍的)。这希望让我们对教会有种爱和忠诚,也希望让我们对各个教会有种欣赏和喜悦。

  教会是圣洁的

  刚才讲了两个:教会是一,教会是普遍的,那是传统神学讲到教会的四个记号里的两个。第三个记号,教会是圣洁的。这不要把它了解成教会里都是好人好事,都是圣人、很有道德的人,因为在圣经里讲到圣,最重要是讲到神是圣的。教会是圣的意思是说教会是单单属於神的,所以是分别为圣的。

  每个基督徒信了主、被主洁净,进入教会里,也是一个圣洁的人,这圣洁是指我们单单属於上帝。教会是圣洁的,意思是教会是单单以上帝为我们的主。这是教会的第三个特徵。

  教会是使徒的,使以圣经为本的

  第四个特徵可能最好懂,天主教会这样说,圣公会也会这样说:「教会是使徒的(Apostolic)」,就是指教会是从彼得,一代代这样传下来的。我们基督徒也接受这四个讲法,但当接受「教会是使徒的」时,我们的意思当然不是说我们的牧师是彼得传下来的使徒,而我们保留这讲法的意思,我们宁愿说「教会是圣经的(Biblical)」,因为我们对使徒的了解就是传讲上帝话的那群人。所以「教会是使徒的」对基督教来讲不如说「教会是以圣经为本的」。

教会的四个记号说明四个特徵:

  因此,对传统讲的「教会是一」、「教会是普遍的」、「教会是圣洁的」、「教会是使徒的」,不如说:一个真教会的四个特徵是:「教会是高举圣经的」,我们是传讲圣经的。也就是当讲到「教会是使徒的」,我们把它代替成「教会是圣经的」;当讲到「教会是圣洁的」,不如说「教会是属神的,是尊主为大的」,因为圣就是讲到我们是属神的。当讲到「教会是大公的」,可以说就是有形的教会,凡是看得到的,奉主名聚会、相信基要信仰的,不管在哪个宗派,都是教会。当讲到「教会是一」,我们会说教会是隐形的,是从亚伯开始一直到主耶稣再来,所有信主的人在其中的那教会。就像今天这里我们看不到保罗、彼得等人,但我们相信我们在其中。所以我们用这观点来了解教会:「教会是隐形的」(代替教会是独一的),「教会是可见的」(代替教会是普遍的),「教会是属神的」(代替教会是圣洁的),「教会是属圣经的」(代替教会是使徒的)。

  我这样讲是把你们在课本或字典上看到的传统四个特徵改得更像我们基督教的观点,跟传统的也还是一致。

  刚才讲的这些我都不打算你们马上能懂或接受,只是神学上最基本的名词我还是要讲。下面也再讲几个名词,可能比较能懂。刚才讲的是传统神学上讲的教会的四个记号(英文是Mark)。各位知道宾士轿车的记号,也知道有种名表的记号Ω,还有圆周率的记号是π,看到那记号就省得写无限长的数字3.16141598…,一个π就代替了所有写不完的数字。教会这四个记号就说明了教会是隐形的、是显出来的、是属神的、是以圣经为本的。

教会的条件或标准:

  上面讲教会的记号,另外一种讲法是教会的条件或标准,就是什么样的东西才是个教会。这问题你们今天在德国可能也会知道,德国因为有基督教传统,所以一个查经班它不会说它是教会;一群人租借一个地方聚会,它不会说它是教会,教会有教会的定义,由政府来管的。那是德国,可能别的地方不会,譬如台湾或美国,起码到目前为止,如果今天我要成立一个教会,政府应该是不会管的。

  在圣经、神学上、教会传统里,什么样情形才是教会?我刚才说你不可以离开教会,如果有人不管什么样的理由不去教会了,只有圣诞节时想到来一下。你说「我今天听到康牧师讲如果一个人读经祷告也可以是个教会,起码还有圣父、圣子、圣灵,四个一起」。其实严格一点说,这不是教会。一个小团体的查经班、祷告会、团契,算不算是个教会?我想你们自己根本不在意这事,名称不重要,实质上我们是信耶稣的一群人在聚集,所以我们是一个教会。你要这样说我不会跟你有什么争执,因为这「教会论」从一个角度来讲不是最重要,你真认识耶稣、信了耶稣就好。但如果要说重要也可以说很重要,就是教会以外没有救恩,你一定要在教会里面。那我们的查经班算不算教会?如果我就在查经班里信主、聚会、服事,带领,多年后有几百、几千人,那算是个教会吗?

  下面我就要说了,一个真正教会有它的条件,人再多、都在读圣经、虔诚祷告,不是教会,教会必须有个条件,你们大概都想不到,就是在这里有圣礼--有圣餐和洗礼。如果没有圣餐和洗礼,就不算是个教会。

 1、要有圣礼--圣餐和洗礼

  现在我讲的恐怕各位会感觉到跟以前听到的不太一样。华人教会对於圣餐和洗礼不是太看重,我们比较看重的是读经祷告,这也很好,不过我今天就要讲一下,圣餐和洗礼很重要,如果没有这圣礼,就比较严格的定义来讲不算教会,教会是有圣餐、有洗礼的。

  这一点,基本上有两个极端的看法:一个是非常非常看重圣礼,一个是觉得这些外在仪式不重要,重要的是内心真实的信。

  极端一:轻看圣礼、外表仪式

   轻看外表的仪式、强调内心的真诚和圣灵的内在的贵格会

  有人说他不希罕洗礼和圣餐,你知道在改教运动以后很多地方都有些小团体,他们很强调信主要内心的真诚,外表一点不重要,代表人物就是英国的贵格会。贵格会的创办人:乔治・福克斯(George Fox),他非常厌恶那种制式的教会、规矩、圣礼,他自己是个比较平民化的人物,他觉得那都是教会或社会上那些贵族在做的,我们不需要,神要我们的是内心。George Fox那时非常看重的是心灵里真正信耶稣,所以他比较正式且很有影响力的说:「我们不要有任何外在仪式,外在仪式都是虚假的,我们要的是内心里面的真实」。而外在仪式包括教堂、牧师、道袍等等。贵格会以前很流行讲「内心之光」,外在这些漂亮的灯饰等等都是虚假的。George Fox是个彻底的教会里的无产阶级,他觉得大教堂、管风琴这些都很可恶。他当然不会同意路德,因为路德保留这些。他连加尔文也不同意。加尔文是比较严格,觉得天主教那些仪式通通都要去掉。路德是只要信耶稣,别的东西都可以保留。所以有些比较严格的改革宗,你们今天在德国新教的教会也看得到,就都比较朴素一点。天主教的特点,尤其东正教,就是华丽。

  我不知道你看到东正教教堂的反应如何,以我这算是宽大的,看到那么多华丽的东西,人在那里跪、亲、摸十字架等圣物,去那里祷告,我可以容忍,但我觉得那都是迷信。但对很多天主教、东正教徒,教堂里的富丽堂皇正是让他们更亲近上帝的管道。像圣彼得大教堂那种华丽,我是会包容,但觉得利永远没有弊多,弊大於利。有些人根本觉得毫无利,只有弊。

  清教徒时候,以及以后的George Fox这些人就觉得所有这些繁文缛节都不需要。他的很多主张跟今天中国家庭教会很像,我们就在一个人家家里聚集就好,也不要那些繁文缛节、华丽装饰,就是在那里祷告。当然贵格会(和灵恩派)后来有段时间是比较异端,就是要有内里圣灵的工作才是真的,外在一切都不要。但这样到最后他会推到连圣经都不要,就变成异端。所以贵格会一方面是最朴素,没有那些繁文缛节,甚至也没有教牧阶级,主教、牧师通通都没有,他们是彻底要遵行「信徒皆祭司」,他们也没有礼拜的形式,也没有圣礼。他们觉得受洗有什么用?只是外在的仪式,我们今天有圣灵了,不需要这些,我们心里圣洁就好。而且干什么要有圣餐?要得到耶稣就是靠著圣灵。

  所以从一个角度来讲他是非常平民化、无产阶级的教徒。另外一方面又是个很早期的灵恩派,他强调圣灵,他觉得所有物质的,包括洗礼的水、圣餐的饼,都是不必要的东西,我们心中信靠主就好了,否则你洗再多遍有什么用?他就是很简单的问:「你怎么可能被水洗干净?这只有主耶稣的宝血,只有圣灵让我们圣洁,所以我们不需要这些东西。」

  这样讲有他的道理。这是我今天觉得很难讲的,希望各位能明白我所讲的,我都是把一个观点推到极端甚至异端,让你思想,因为要推到极端甚至异端你才会想这有没有问题。

  George Fox讲,「我们需要的是圣灵,不需要外在的东西,外在很虚伪,里面要真实的爱、圣洁的敬拜,这才重要。拜神,要在灵和真理里拜,我们不需要外面那些红衣主教等东西。我们真正的圣洁是圣灵把我们洗净,不是洗礼。所以我们真正跟耶稣的交通不是吃圣餐,是在灵里面的祷告」。所以George Fox很强调普罗、平凡的。而从一点来讲他非常的灵恩。
  Shaker

  贵格会(Quaker)和类似的一个叫Shaker,都是特别强烈的灵恩派,他们聚会时会在地上打滚,圣灵降临时他们全身会抖动、震动到地都震动。他们也是根据五旬节,不是地都震动了?所以早期人家叫他们Quaker,就是他们聚会时常常在地上打滚、全身发抖,像打摆子一样。对我们来看真是神经病、被鬼附。那时也有人说他们被鬼附,但他们说是圣灵充满。

  另外一个跟贵格会差不多的Shaker,摇来摇去。我去过美国Kentucky州,那里有很多漂亮的大马场,也有个现在已经绝了种的教派,叫Shaker town。还有个有点关系的就是阿米什(Amish),他们完全拒绝现在文明,绝对和平,不当兵、不参战、不进入这世界。这都是在基督教历史上一些非主流,甚至有些走入异端,但他们会强调内心真诚,根本不需要外在这些东西。Shaker为什么会绝种?一个,他们太排斥现代文明,觉得一切要自己来做,不要机器、不要别人代劳,不要别人作我们的奴隶,我们也不要作别人的奴隶,就自食其力。我去他们的博物馆看过,他们的手工非常棒,什么都自己做,尤其纺织品,非常非常棒。他们也强调这世界的罪恶,所以反对结婚,这就是他们绝种的原因。因为如果不藉著儿女继续传递你的信仰就是藉著讲道,但他们的讲道又是非常简单,就是你要自食其力,要做工,所以没有几个人要跟著他们。像Amish也是不要世界,但他们还结婚,所以可以延续下去。

  这都是一些比较强烈的教派,我就是在讲一件事,就是他们觉得不需要仪式、圣礼,我们今天华人基督徒大概也这样觉得,对洗礼、圣餐也不是很看重。如果有,也觉得这是一种象徵性的东西。

  极端二:强调外在圣礼有实质意义

  上面这是一种极端的看法,觉得外在的圣礼这些都不需要。但有另外一个极端,像天主教(其实路德、加尔文都会)强调,圣礼绝对不是个可以忽略的东西,而且绝对不是只有象徵性而已,圣礼有实质的意义。

  什么叫实质的意义?

   洗礼

  拿洗礼来讲,洗礼的实质意义就是那水可以把你的罪洗掉。我想我们都不相信洗礼的水可以把我们的罪洗掉,但你知不知道这有圣经的根据?在使徒行传22:16,保罗说到他的受洗,「现在你为什么耽延呢?起来,求告他的名受洗,洗去你的罪。」把你的罪洗掉。圣经里说洗礼可以把你的罪洗掉的,这是一处经文;另外一处是在提多书3:5,「藉著重生的洗和圣灵的更新」,这里虽没有那么直接,但最简单的解释就是洗礼可以让你重生,因著洗礼使你重生。这讲到洗礼有实质的果效,你没有受洗,你的罪就没有洗掉。这是把洗礼从一个极端(就是刚才看到的Quaker,绝对不要任何仪式),到另外一个极端,要有这洗礼,你的罪才能洗掉。

   圣餐

  另外还有个圣礼就是圣餐。圣餐,绝大多数基督徒讲就是记念耶稣,圣经也有这样讲,记念主的死,盼望主的复活,这就是圣餐。我们藉著那饼和杯,想到主耶稣做了什么。不管是耶稣讲或保罗在讲这件事时,都没有说「这是代表我的身体」,他说「这是我的身体」,就是实质上这是主的身体。没有说「这杯是代表我立约的血」,而是说「这杯是我立约的血」,就是实质上那个东西是耶稣的肉、是耶稣的血。我们吃了那饼和杯,若真有信心、有敬虔,就真的吃了耶稣的肉和血。

  这后面就有很多教义上的争执,有人说没有信心也是吃喝了耶稣的肉和血,不过就是等於吃喝自己的罪。这在天主教、路德宗、改革宗里都有很多争议。我这只是在说洗礼和圣餐有很强烈的实质意义。

  从这个角度来讲,一个教会(或一群基督徒)不管人多人少、不管是不是彼此相爱,不管圣经查得多熟,如果没有圣餐,那就不是教会。严格一点说,如果你只是参加这个团体,(这都是推到极端让你们去想的),在那里决志信主,重生得救,也查经,也带查经班了,很忠心,但你没有受洗,你就没有得救,因为你不在教会里面,救恩只有在教会里。

  正确的:

  现在把极端的都讲了,教会必须是教会,一定要有圣礼。但你们现在是查经班,也很热心,而且每天晚上跑到这里来,如果我说你们那地方没有教会,所以都没得救,那也很对不起你们。当然你们那里没有教会,可以来这里受洗。但如果来这里受洗,最好也常常来领圣餐。你说,「还要跑这么远,开车来回要几个钟头,如果是吃德国猪脚还不错,就吃那么小小一片饼,喝小小一杯葡萄汁,实在很划不来」。但如果照某些教会讲的,你若不领圣餐,生命就不会长进,所以你还是要常常来教会领圣餐。那你说,「我们就在自己的查经班也有圣餐,不就好了」?

  现在就越来越复杂。真正的教会必须有圣礼--洗礼和圣餐,而有效、正确的洗礼和圣餐必须是教会所按立的圣职人员(就是牧师)施行,别人都不算。各位,我没有说我同意这些,刚才讲的这些我都只是在讲到圣经里的一些观念,或有人怎么引用这观念,我没有说我赞成或反对某一方面,我只是把每个观点表达出来。看重圣礼的人就会说:「如果不是牧师举行的就不算」。各位,我以前也是非常反对这种观点。我以前非常强调信徒皆祭司,所以我会说每个人都可以施洗,也都可以主持圣餐,不一定要牧师。我的根据是圣经,圣经并没有说只有谁才能主持圣餐、洗礼,我觉得最重要是你心里信了上帝、信了耶稣就好,别的不太重要。但有些人就觉得非常非常重要,不能把耶稣的话解释成象徵性的,我们需要看重圣礼,教会一定要有圣礼。正统(包括我们福音派)的讲法也都是说教会一定要有圣礼,但圣礼的意义和有效,我们等一下再说。

 2、有圣道

  什么是构成教会的条件?第一个是有圣礼。第二个是有圣道。这个条件我就不需要多讲,但也需要提醒一下。教会的条件是要有圣道。

  如果一个教堂,圣经上几乎从来没有讲过教会是个建筑物、教堂,也几乎从来没有讲过教会是个组织。圣经上有用很多形容词来形容:教会是基督的新妇,是耶稣的身体,是圣灵的殿,是神的子民…等等;但从来没有讲过教会是一个建筑物;具体来讲,教会是一群聚集在一起的基督徒。如果这一群人有很庄严的洗礼、圣餐,但从来没有传讲过上帝的道,我猜很多德国教会从来没有过,所以不是教会。而查经班是在传讲上帝的道不错,但没有圣礼。通常讲到教会就是这两个,不合这两个条件,就不是个教会:第一个是有圣礼;第二个是有圣道。

 3、有权威(有惩治、教导、关怀、安慰、鼓励)

  也有人会强调第三个,就是如果有圣礼、圣道,那就表示要有权威人士在主持这圣礼和圣道,这有权威的人就也有个权威在教会作惩治的工作,所以教会的第一个条件是圣礼,第二个条件是圣道,第三个是有惩治。

  这讲法我也觉得不是太妥当,我觉得不如说教会必须由有权柄的人,不只是惩治,包括教导、关怀、安慰、鼓励都是由有权柄的来做,就是被设立的牧师,这才是教会。

  我简单的介绍了一下我们很头痛的,虽然教会论应该是系统神学里比较容易了解的,但我觉得讲起来也很辛苦,你们听得也很辛苦。我是希望把这些很生硬的材料让各位起码有点教会的观念,不要以为在一起读经祷告的查经班就是教会,教会需要有圣礼、有圣道、还需要有有权威的人来管理、惩治、做事。而这有权威的人是一群长老、一个牧师、还是整个会众?这是看不同的制度。

  我们前面讲教会的记号,后面讲了教会的条件。这两个差不多,教会的记号:教会是隐形的,教会是显明的,教会是属基督或属神的,教会是高举圣经的。把它具体的表达就是,它会传讲神的道,它会施行圣礼,它也有权威的人对他们进行教育、惩治。而这有权威的是谁?当然各个教会不一样,在华人教会里,一讲到这里都有点伤感情,都会变成对立,都会变成康牧师在帮哪一边讲话。我不是要帮哪一边,只是既然讲教会这题目,我们就需要有点认识。

  在北美过去的四、五十年和欧洲过去的二、三十年都有类似的模式,就是从查经班开始,我们在这里查经、认识主、信主、开始服事,这都非常好,但也因此会觉得教会算什么。华人教会过去进一百年和五十年的两个传统都是轻看教会的。过去一百年包括内地会和聚会所,都比较轻看教会,或说他不是轻看教会,尤其聚会所,觉得他们自己才是主所呼召的教会,别的都不是。他们甚至敌视传统所说的教会,就是宗派,觉得这是万恶之根,把罪恶带来。一直到今天中国教会(包括家庭教会)也都会说宗派是很坏的。所以当我现在写一些宗派很好的事情时,也是被人家骂死了。

  就是我们华人基督徒不大有教会的传统,以至於有所谓的「山头主义」,今天我高兴我就成立一个教会,一旦有什么不舒服就自己立一个教会。这在北美几乎成为华人教会的一个标准模式。不知道要感谢主还是伤痛,这也是我们教会增长的一个秘诀。以我们华人的特性,不必等到三千或三万人,大概卅个人就可以分裂;就会有不同的意见,然后就分裂出来。不好的情形是因为大家都带著太多仇恨、苦毒,慢慢人就越来越少,最后消失。但也有好的情形,越来越增长,虽然不太多。这当然是不幸的事,但我也希望我们都就现实来出发,如果教会真的分裂,不管是什么原因,要另外有个教会,讲最好的原因,譬如在一个大学城,本来没有中国人,现在开放有一百个中国学生,我们就派人去带查经,渐渐就成立教会。这不是说分裂,而是那地方有需要,有很多基督徒了,所以也开始有个教会在那边。这是好的。不管是什么样原因,当教会分出来,就成为另外一个教会。

  我们华人在这一百年来几乎没有什么传统,包括你们在德国这里,我猜也跟在北美的情形差不多,都不是什么信义会、长老会牧师去探访我们,更不是我们的父母是信义会、长老会信徒,我们都不是这样,我们都是第一代基督徒,原来不信耶稣,后来听了,认罪悔改信了耶稣,所以对过去的传统都不了解。我恐怕有很多基督徒当你跟第二、三、四代基督徒在一起时,也会发现他们没有生命,他们其实没有信仰。而我们今天如果能有生命、有信仰,是比他们更好的。往往第一代基督徒的热心、爱主、读经、祷告、传福音比第二、三代的好,我感谢主,的确是这样。

  但在这世界上,信仰不能落实,就是我这几天一直讲的,其实我的意思不是不能落实,更不是说不要落实,我是在讲信仰没有办法完全在今生落实,我们总是要因信称义,我们落实出来的总是不够完全,任何一个团体不可能把信仰完全落实出来,所以这世界上有形的教会里,没有一个是完全合圣经的。如果有人觉得只有自己是完全合圣经的,往往就会走上异端。我们没有办法完全落实。

  相对的来讲,也没有一个教会不是上帝的仆人,连尼布甲尼撒都是上帝的仆人,何况是教会!即使是非常堕落的教会,即使教会有很多不好的影响,带来很多坏的传统,这些里面一定都还有可以被上帝所用的。所以教会的宗派其实有它的价值,有它好的地方,就是传统有些约束,使我们不至於太乱。我也希望我们华人教会对教会的观念稍稍有点改变。

  我再把刚才讲的综合一下,看看能不能有点改变。如果一个真的教会是隐形的教会,也就是这教会最起码是从亚伯开始,如果不是亚当开始的,我不知道亚当有没有得救,但亚伯一定得救了。因此如果我们在一个教会里,对「从古到今到将来所有圣徒都是我们的弟兄姊妹」这件事,要有更多的肯定,包括对教会的传统要有一些肯定。在聚会所的观念里,好像是根据加拉太书讲到的「人的遗传(也就是人的传统)是不好的」,但圣经里固然「遗传、传统」这字有负面的意思,那就表示人逐渐失去了对上帝的信仰,只有外在仪式;但「传统或遗传」,这字同样也可以有很好的意思,「我当日从主所领受的,传给你们的」,那「传」字就是遗传。也就是说,我们基督徒的信仰固然是根据圣经,也是根据教会,也就是根据「一次交付圣徒」,然后一代代传下来。在每一代传下来时我们都没有改变,都仍然是这个信仰,都是一主、一信、一洗,我们的圣经不会加、也不会减,包括天主教也不会再加、再减,我们的信仰不变。但从另外一方面,我们信仰的内容又可以越来越丰富、越来越更新。这包括你们在德国这里,有人念哲学、神学的,想要在这方面更加丰富,这是可以的。如果你愿意更加生根、结果子,那前提是你必须站在一个不变的传统,或不变的圣经上,而且那必须是个基础。

教会圣礼的施行是有意义的

  一个真的教会,现在就不讲前面那四个记号,就讲后面的两个条件,一个是它在传讲神的话,另外一个是它有圣礼。圣礼的部分我也再提一提。

 洗礼的意义:

  圣礼,一个是洗礼,受洗到底是什么意思?

  如果碰到浸信会的弟兄姊妹都会说,要知道什么意思,第一个就要打破《和合本》带来的错误观念,不是受洗,是受浸;不是洗礼,是浸礼;那字原文的意思就是浸在水礼,没有洗这含意,翻成洗是错误的,水不能洗掉我们的罪,洗礼那能洗掉我们的罪?应该翻浸礼,甚至几乎可以说是「浸式」。

  顺便也讲一点,如果你从小受过婴儿洗,然后要成为教会正是成员就要再受坚振礼。不过严格的说,我们基督徒(Protestant)只相信有两个圣礼,洗礼和圣餐,也就是只有两个特别神圣的仪式。洗礼,是圣礼;坚振礼,不是圣礼,应该是「坚振式」,一个仪式。

  但有些浸信会也会觉得,浸礼根本不是什么圣礼,就是个仪式:「我们很看重这浸礼,只是因为耶稣吩咐我们做这事,我们就做这事,里面没有太多的意义,除了这是耶稣的吩咐我们就一定做,其实本身没有太多意义,因为我们重生得救,成为主的儿女、肢体只建立在一件事上,就是我们是信了耶稣,是因为耶稣的拣选,是因为耶稣在十字架上的工作,是因为耶稣的拯救。水的仪式对我们而言没有任何意义」。

  但各位,是吗?所有正统的教会,包括天主教、基督教、东正教,正统的教义,像三位一体,神人二性,我们现在不去谈,即使是很不成熟的基督徒也会知道我们是因信称义、靠著恩典得救,这我希望你们每个人都能完全相信,我们完全靠著恩典得救。如果我们完全靠著恩典得救,那么洗礼对我们重不重要?如果一个人信了耶稣没有受洗,能不能得救?我也就回答一下,我觉得这有点重要。

  受洗叫我们得救吗?

  照我们基督徒普遍的解释,天主教不是这样解释,虽然天主教、基督教都是完全靠著主的恩典得救,靠著上帝的拣选得救,凭著信心得救,但是我们需不需要受洗?通常基督徒、一般福音派的讲法是:我们需要受洗;但我们会说,洗礼不能救我们,我们只是因为上帝吩咐我们要受洗,我们就受洗。这大概是浸信会的观点,也是一般福音派的观点,可能也是你的观点,不是洗礼救你,是耶稣的宝血洗净你;但我们要受洗,这是上帝的吩咐。

  为甚么要受洗?

  这讲法没有错,但说服力不够,因为讲不出一个我们为什么要受洗的理由,如果完全是耶稣的救恩,耶稣十字架上流宝血让我成为圣洁、成为神儿女,我们为什么要受这洗?你说是耶稣的吩咐,我们就想,耶稣为什么要吩咐我们做这事?我们总需要用点理智来回答这信仰上的问题,到底受洗是什么意思。

   天主教说法:洗去原罪

  根据刚才看的使徒行传22章那里讲的就是,受洗才能洗去你的罪,这是天主教讲的。天主教讲到上帝在每一个受洗的人身上行了一个神迹,就是他的罪藉著这洗礼除掉了。天主教这样讲是强调:「洗礼是我们相信得救完全是神恩典的一个最好的保证」。天主教会说你只要受洗,罪就完全被洗掉了。受洗必须在教会里,因为教会里的洗礼才是正确的,由有权威、被按立的神职人员替你施洗,才是有用的,你的罪就被洗掉了。当然天主教也知道很多人受洗了以后并没有得救,所以他会说,受洗真正有功效,在於这个人的确是被神拣选的,包括的确他是有信心的,如果他真是有信心受洗的话,他的罪就被洗礼洗掉了。洗去他的原罪和他一切的罪恶。天主教是这样相信的。

  原罪的教义

  这在牧养的事上是非常有用、重要的一件事。奥古斯丁一生在牧会时有个经验,这又讲到基要神学、信仰跟我们生活有关的事。奥古斯丁是基督教里一个重要教义的奠基的人,就是原罪的教义:

  第一,亚当夏娃的后裔每个人,除了耶稣以外(天主教还加上一个马利亚,但我们不承认),每个人生下来都带著原罪,都带著因亚当夏娃犯罪所受到的咒诅。原罪不是本罪,原罪英文是original sin,指著亚当夏娃在伊甸园悖逆上帝的那个罪行。

  第二,原罪是亚当夏娃在伊甸园悖逆上帝那件罪行之后受到的罪刑。也就是原罪指亚当夏娃犯的那罪,也指亚当夏娃犯罪后神对世世代代人的一个刑罚;原罪是指罪行,也是指罪刑。

  还有第三,原罪也是指罪形。每个亚当夏娃的后裔都在亚当夏娃的行为里有分。都受了原罪的刑罚,以至於我们都有原罪的形状;罪行、罪刑、罪形。就是我们根深蒂固从生下来就带著的那恶劣,最起码我们都带著不认识上帝的心,这叫原罪。

   婴儿洗

  因为人一生下来就有原罪,事实上神学家到今天也还在讨论是不是胎儿在母腹中时就有原罪。如果没有,是什么时候有的,是怀孕三个月以后开始有原罪吗?这跟「堕胎是不是杀人」等议题也有关系。如果胎儿已经够大,是不是就是个人了,把他堕掉就是杀人。这在美国都有很多争议,欧洲大概都不太觉得堕胎有任何的罪。当有人说当受精卵一形成时就有灵魂,就有原罪,就需要上帝的救恩,就不可以堕了。这也可以说,但这圣经没有多讲的,我们也只能揣测一下。

  我讲这的重点在每一个人(起码生下来的人)都有原罪。在教会传统里,胎儿应该也有原罪。奥古斯丁提出这教义,他当然是根据圣经,这听起来很残忍、不尽人情的教义有个目的,就是要让人确知每个人都需要上帝的救恩,没有一个人可以没有上帝的救恩而得救。这是婴儿洗在西方逐渐开始的一个结果。我现在慢慢觉得婴儿洗也有它的道理,但我不敢提倡婴儿洗,因为我自己是在一个长老会里,我们是有婴儿洗,但是在这几年才开始有,大家都是福音派,就是要受洗,一定要重生得救才能受洗,就是浸信会的观点。

  我继续讲在教会里要有洗礼或圣礼的重要。奥古斯丁把这观念就传开,主后第五世纪信耶稣的人已经越来越多,在罗马帝国里算是多数,官员、皇帝这些人都信了主,所以影响力越来越大,奥古斯丁提出的这「原罪」教义就影响了很多人。但反对奥古斯丁的神学家或外邦人都觉得这原罪的教义实在是伤天害理,叫人有个不健康的心理,一天到晚都觉得自己有罪,我们现在应该否定原罪的教义。而这种否定在我们中国,恐怕最强烈的就是儒家。我刚才也跟弟兄谈到,如果你要把我们的信仰跟儒家结合,就像要跟亚里斯多德结合一样,恐怕很困难,因为我们有个基本上不一样的出发点,我们的出发点:神是绝对全能、作主。亚里斯多德没有这个前提。儒家和康德的出发点是人的实践理性或道德意识。我们基督徒不是这样讲的,我们讲到神很正面,但讲到我们人,就非常负面,我们都是罪人。而且不是大人犯了罪才是罪人,(这一点是我们福音派弟兄姊妹因为没有这传统而需要被提醒),小孩子就有罪。

  小孩子就有罪,罪到什么程度?各位要知道在廿世纪以前,婴儿死亡率是非常高,尤其在乡下农村。一个女人可能十五六七岁结婚,婚后就开始不断的怀孕生子,怀孕生子,可能到四十岁。昨天有个新闻说到台湾现在最高龄的产妇是六十五岁,藉著试管婴儿。我知道全世界最高龄的好像是印度一个七十六岁的女人,这都在伦理上制造很多问题。

  不过在以前,女人一生可能怀孕廿次,生了没多久就又怀孕,所以一个妈妈生十五、廿个孩子是很普遍。你们的祖父母辈,生十个孩子的很多。廿世纪歌王卡罗素家里好像就有十八个小孩。但怀孕生子可以生到十几个,活下去的恐怕不到五六个,而且寿命都不会很长,能活到十岁的不到一半,以前卫生、各方面条件都不好,所以会大量死亡。

  我们今天讲这话很轻松,但要知道在基督教逐渐开始广传时,对天堂地狱的观念越来越清楚,即使没有这个,对一个母亲已经是很严重,如果你死掉十个小孩,你觉得你能承受吗?很难的,是很难叫人不忧郁的事。美国有个电影,一个妈妈的孩子都死了,后来她就不敢放感情在他孩子身上。

  奥古斯丁碰到过这样的事,有个妈妈来求他,请他为他刚刚死去的婴儿祷告,叫他能死里复活。这应该不太难了解,你要说他迷信也可以,说他信心很坚定也可以,他就求神差遣他的仆人为他祷告,因为圣经上有死人复活的事。不过这位妈妈求孩子复活不是为别的,他说:「请你让他能死里复活,好叫他接受洗礼,洗完就再死没关系」。

  我讲这些就是让各位知道:我们今天华人基督徒没有那种圣礼的观念,也就是没有教会的观念,也就是没有觉得洗礼很重要的观念。而在十八九世纪基督教越来越在西方广传时,原罪的教义很影响人,所以人如果没有信耶稣,没有蒙到上帝的恩典就死了,那就永远在地狱的火里。一个妈妈死了孩子,已经很难过,如果又晓得他孩子永远在地狱里受苦,因为孩子即使一件罪都没有犯,一生下就死,他还是带著原罪而死,在地狱里;不只是他死了,而是死了在地狱里受苦,那我们的信仰真是叫很多妈妈要发疯了。

  而这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解除?有。各位,婴儿洗不是因为要安慰母亲才发明的,有其他理由,包括我们跟上帝的立约等等,但婴儿大量的死亡率,父母对这些孩子灵魂的关心,让婴儿洗势必非常广传。因为有这么多小孩都会在一岁之前死掉,这对父母的打击太大,所以教会非强烈的(甚至被迫的)有婴儿洗,因为我们没有办法叫婴孩信耶稣而得救。

   奉献礼

  事实上在美国浸信会后来也发展出另外一种仪式:就是奉献礼。其实都差不多意思,就是父母亲需要对自己儿女的救恩有一点保障。孩子长大信耶稣得救很好,但在他长大之前这段时间,从前浸信会好像要差不多十二、十五岁才能受浸礼,现在在美国是越来越早,我觉得理由都是一样,如果他还没受洗前就死了怎么办?我们要有个确实的方法,可以安慰父母说他现在在主那里很平安。如果有个仪式就是藉著洗礼他的罪被去掉,他即使死亡了也在主里面,这是很大的安慰。

  所以那位妈妈对奥古斯丁的要求是,「请你让他从死里复活接受洗礼,再死都没关系」。这是对圣经的信仰很坚定,相信有天堂、地狱、上帝,也相信人有原罪的人才会说这话。

  表达得救完全是神的恩典,藉著平凡的水,人的罪得赦免

  洗礼是要表达:不是因为人,完全是神的恩典,人可以得救,所以藉著很平凡的水,因著上帝的祝福,因著上帝所使用的教会的祝福,在这很平凡的水底下,人的罪就可得赦免。所以天主教会说,「我们强调人的得救完全是恩典,包括洗礼这件事」,说得也很有道理。这就跟我刚才讲的,既然这洗礼因著上帝的恩典有效,这洗礼的效果就不因为任何理由打折扣。

  这也又有点复杂,我还是说我不敢说我能把这道理讲得清楚,因为这神学需要花点力气听。我始终讲一个切入点就是,天主教、基督教、一个正统的宗教最重要的地方(不讲三位一体、神人二性)就是我们得救是靠恩典。洗礼,特别包括婴儿洗,更显出这是靠恩典。

  靠恩典,我们是不是能强烈到一个地步:「你得救是靠恩典,你所有的行为都不算。甚至连你还没信耶稣都不算,完全是靠神的恩典」?我们当然知道每个人得救是因为信心,客观的是因为耶稣工作,主观的是因为我们在神话语、圣灵感动下信了耶稣,所以我们得救,这是一定的。但信心没有行为是死的,这信心总要表现在行为上。行为绝对不能救你,就像洗礼不能救你,但这洗礼表现出这信心,信心能救你。甚至信心不能救你,是信心所信的耶稣基督能救你。我总是把每句话加上一点限制,你们比较懂,但有时我不限制,你懂后面的限制就好了。就是我们得救完全是靠恩典,不靠人的一切,但恩典要表现在我们人身上。信心就是表示我们没有行为,纯粹凭著相信上帝的作为,但你的信心总要有个行为来见证你有真信心,那真信心的见证就是你愿意接受洗礼、愿意有些好行为活出来等等。不是洗礼救你,不是好行为救你,而是好行为、洗礼见证出你有没有信心。

  这就是我刚才为什么说婴儿洗可能有它的道理。因为婴儿绝对没有信心,这我们知道,起码就我们现在根据圣经,信是口里承认,心里相信。而最起码「口里承认」的部分我们很难觉得婴儿有,实际上他应该也没有。因为信心是从听道来的,婴儿应该也不能听什么道,起码就现在科学看来他不能听。

  洗礼的有效

  所以我们是不是能够大胆的说:「对,我们得救是因为信心,但是连信心也不能救你,是因为你相信主的工作」,也就是不要把信心当作一个功德。那么婴儿洗是不是就是个很好的说明:一个婴儿,你现在还没有信心,但你受洗了,如果你真是被神拣选的,可能到十几年以后,你说你愿意相信耶稣,真的是坚振式的宣告:「我相信耶稣」,我们就可以说你说你有信心了,信而受洗的就必得救。只是在人觉得时间的次序很重要,信而受洗就必得救。在神那边,神既然在永恒中不改变,你为什么不可以说受洗而信必然得救?你在一个月大的时候所受的洗,见证了你在十五岁真正的信心,这有什么不可以?也就是说如果你在婴儿时受了洗,后来没有信,这洗礼当然没有效;但后来如果有信,这洗礼就见证了你后来有信心的真实。

  我这样讲你可能还是不太服气,我就再继续多讲一点教会历史上仪式的重要。我们得救完全靠恩典,不是靠行为,不是靠自己知识多丰富、道德多好,这我想每个人都会同意,因此,一个婴孩没有任何知识、行为,为什么可以得救?如果父母亲要把他带到教会受洗,以后给他很好的宗教教育,当然这都不保证他是不是真正得救、信主、被拣选,但如果我们这样做,以至於他十、廿年后才表现出这种信心,有什么不可以?得救既然完全不是行为,我们就要扩大一点讲。

  教会正统教义是这样讲的,洗礼的有效,也就是刚才讲的洗净你的罪、重生你有效,不是建立在受洗者的道德行为上,这一点我们大概都会同意;你绝对不是道德做好了才能受洗。也因为这一点,有时教会在给人施洗时要稍微小心一点。我以前非常佩服王明道弟兄,他是很严格。当然他口头上、信仰上讲的都是因信称义、靠著恩典,不过我是觉得因为他对正确神学认识得不够所以也有很多流弊,包括他很容易成为一个道德主义、律法主义者。我以前非常佩服他(现在还是有有限度的佩服)说的:「在我们教会要受浸礼,(他是不喜欢受洗,要受浸,因为圣经里是这样讲),一定要我观察过,看这人是否真有重生的生命,我才给他施浸。所以有人要受浸,我说不行,还要等个半年,要看起来你真的悔改了,我才能让你受浸」。各位,这好不好、对不对?很好,很对,但也是很不好、不对。「我要看你是真正悔改、相信了,我才给你受洗」,我请问你,什么叫真正的悔改?就是行为比较好了。我请问你,行为要好到多好,才配受洗?讲到这里,王明道先生可以变成个异端,因为你的行为要够好才能得救。

  我再大胆讲一个:悔改不是我们得救的条件。华人教会很喜欢这样讲,我以前也很喜欢这样讲,我以前不喜欢讲那神学辩论的信心,要真的悔改,圣经里讲太多要悔改,但如果悔改变成是你要表现出有够多的好行为,要表现出你对你的罪恶有很真实的痛悔,那就是中国大陆的异端:重生派,或哭重生派,「我要为我的罪哭三天三夜,那才证明我真是重生得救」。各位,你哭三天三夜就表示你够好了吗?如果你在律法之下,你哭卅年也不能洗你一个罪。我们又回到因信称义,一个人的行为要多好才表示他真的悔改?

  王明道那时就是说:「有人要受洗还在打麻将、嫖妓,那怎么能给他受洗」?这话我完全同意,各位请不要听错,就像我今天讲的信仰不能落实在人生里,我的意思是说:信仰在今生里,一定会落实一些,非要落实一些;但信仰不能完全落实在今生里,因为我们总有缺陷、不够完全。你今天要悔改到什么地步,才表示教会接纳你?同样,我们在教会也会听到,我相信很多华人教会都是如此,包括基督之家等,大概每一个都是这样,有人在教会里听了道,说:「牧师,我以前受过婴儿洗、我以前是天主教徒、我以前在聚会所糊里糊涂被浸在水里,那时都不明白,我现在要重新受一次洗」,你不讲,牧师还会要求你重新受一次洗,因为你以前糊里糊涂,没有真的认识主,所以要重来一次。

  各位,我不是在命令你,不过在教会正统上我们绝不替人重新受洗。洗礼,一次就有功效,任何一个主的教会都有功效。教会是独一的,普遍的,每一个奉主名的教会,只要它相信三位一体、神人二性这基本教义,它所受的洗、它的礼,都是有效的,我们都接受。这正是强调我们是靠著恩典,不是靠著行为,所以我再强调,洗礼的有效不在乎受洗人的道德和知识状况。

  我没有说我们不应该观察一下要受洗的人,我没有说我们在人间一定要有行为,是要有看得见的,就是洗礼,只是我们必须承认看得见的东西包括洗礼不能救人,只有信心、因信称义、主的恩典能救人,但主的恩典一定要某种方式落实在人间,我们人一定要用某种方式来做一些衡量,我们承认这些衡量方式都不一定完全准确,但我们需要有一些,包括洗礼,不是因为你的知识够了。

  所以我最近跟教会同工有点意见。我的教会是长老会,但其实就跟一般华人教会一样,思维全是浸信会的,你信耶稣才能受洗,婴儿不能受洗。三、五年前我们教会开始有婴儿洗,但一般弟兄姊妹都还不太懂什么是婴儿洗。婴儿洗通常一般就是父母亲带著小孩来的,后来我们就发现一些问题,如果小孩自己要来受洗,父母没有叫他来信,怎么办?这我们现在还在摸索当中,我们要让他上多少课才能明白。现在我们教会是规定,如果是父母带来,生下来就可以受洗,将来也不需要坚振礼,因为礼只有一个,我们不重新再替他施洗,洗礼只有一次,一次就有功效,因为神就是要在罪恶世界的罪人身上显出他无比的恩典,我们这些罪人藉著最平凡的水、饼,显示出让人经历上帝永恒的恩典是很奇妙的。我们看重圣礼,如果是父母带来受婴儿洗,这我们能懂。

  如果有个成人(十八岁以上)听了道愿意信耶稣,也上了慕道班,我们给他受洗,很好。那么十二岁的可以受洗吗?我知道有些教会不行,要十五岁以上才能受洗,理由是这样他才懂,否则他不懂。但这又很危险,你得救是因为你懂吗?得救既不是我们的行为、知识、道德,但得救是因为我们脑袋的成熟吗?不能这样讲。如果说要上了十堂基要真理课才是真正明白,能得救,那我要说,你上一百堂都不够,上一堂也就够了,这是圣灵的工作。但你不能像George Fox说「有圣灵的工作,我们就不要一切仪式」,不可以,因为在人间神总还是要一些规矩。这些规矩不是绝对完美的,每个宗派都有它的规矩、传统、仪式,我们都尊重,也可以改,但不要以为说那些都不合圣经,我要自己来一个最合圣经的,这样你自己一方面是异端。

  第二个,你不知道这些规矩还是有它的意义。你说「我们信就得救」,没有错,但怎么知道你信了?我若今天有机会也要问George Fox:「你怎么知道人信了」?就因为很火热、在地上打滚吗?火热、在地上打滚后来不信耶稣人多得是。我们怎么能因为一时打滚的行为或火热就信吗?George Fox那时是被逼迫,贵格会大概一直都在火练的试验中,其实他们信徒大概都很好,我就不相信George Fox不知道他们的信徒中也有些虚假的,因为行为、个性、品德总不够完全,总会有进出的,就是不能叫你称义。

  我们还是问这问题,如果你要看行为,如果你要懂了,如果你要上基要真理课,要上到多少堂?没有止境的,你就算到了天使的那学问,在神面前也不能称义,但我们又不能够说那就不要知识,神又设立教会。有的教会要上十二堂课,有的要上八堂课,都很好,我们就学习著去遵行吧。

  不过我还是要回到这句话:洗礼的有效与否,跟受洗人的德行、知识、学问都没有关系;洗礼的果效就是这个人得救完全是上帝的恩典,但这恩典多少在教会里总需要做一些事来判断你是不是真的信了,因此就有一些课程、观察,这些是可以的,我只是说这些不能绝对化。洗礼的果效不在乎受洗人到底有多好,但我们也不能完全不管。所以我们当中如果有人要受洗,我只能说你就在你受洗的教会里照那规矩来行,他叫你上十二堂你就上十二堂,他叫你怎么样,你还是要怎么样。虽然我们知道上课不能叫你得救,但教会的规矩我们还是要守。

  洗礼的果效,就是显出你真是得救的人,第一个,不在乎受洗的人,第二个,不在乎洗礼的仪式有多庄严,不在乎你是受水礼或点水礼,不在乎你的水多或水少,不在乎你是在约但河、还是莱茵河,还是澡盆里,既然跟受造物的德行没有关系,跟受造物的水干净不干净也没有关系。这也是浸信会的麻烦,他说我们要浸在水里才合圣经,因为圣经多处讲到是从水里上来。对,圣经有讲到从水里上来,但你今天到河边去玩,那水深到膝盖,你也是从水里上来,不一定要淹到头顶才是。所以你要说一定要浸到水里才是从水里上来,这单就文字来讲也不对。另外,我们更不会相信是在约但河或水多水少叫你得救,因为我还是说得救跟我们的德行、知识没有关系,跟水的多少、仪式也没有关系。

  还有第三个,洗礼跟施洗者是不是个德高望重的牧师,也没有关系。洗礼跟受洗者的状况没有关系,跟洗礼的仪式没有关系,跟施洗者的身份也没有关系。不一定要是牧师、主教或谁才有果效。当然我们又说,教会有教会的规矩,有的教会一定要牧师才能施洗,我们就照著去做。

  而且,跟施洗者的信仰也没有关系。这特别又是奥古斯丁在跟其他异端争战时产生的问题。总是回到最基本的一点你就知道我在讲什么,就是我们得救完全靠著恩典,如果完全靠著恩典,洗礼不过是个恩典的反应,那么当然施洗者怎么样就不重要了。所以,若你当年是糊里糊涂时候受的洗,没有关系,你今天不糊涂了吗?你以为你的糊涂能叫你得救吗?没有,当年你糊里糊涂,今天在神眼前还是糊里糊涂的,你不是因为你的知识就可以叫你得救。你当时什么都不知道,现在知道了,你现在知道得够多叫你得救吗?不行,你知道得再多也不能叫你得救。「我当时还在犯罪」,你现在不犯罪了吗?你要不犯罪才能受洗的话,没有一个人能受洗了。所以跟受洗者的状况没有关系,跟施洗者的状况也没有关系。

  我的意思就是,这是神的恩典,人家只是把水撒在你身上,说「我奉父、子、圣灵的名给你施洗」,谁都可以做这事,所以跟施洗者的身份没有关系。不过这样讲,我又跟George Fox很近了:「你只要有信心去做这事就可以了,谁都可以做这事」,甚至George Fox说「我们就把这礼都废掉了」。

  在奥古斯丁那时候曾经有过这样的争执,这争执真的非常像今天家庭教会和三自教会的争执。抱歉,感情上我很站在家庭教会那边,但我觉得神学上他们有很多错误,有些比三自教会还错得厉害。奥古斯丁之前有罗马人对基督教的逼迫,有些牧师在政权的逼迫下就妥协、投降,譬如让异教徒献祭、譬如否定圣经、譬如否定基督,然后在逼迫结束后他们又悔改了,就是那时是在重压之下不得以,现在悔改了,希望教会能让他们重新作牧师、主教等等。

  各位,我不知道你觉得这些人可不可以回来作牧师、主教?我不知道你觉得一个人在共产党,或有一天德国成为回教世界,在回教徒的逼迫下他不信耶稣了,等到回教徒被赶走后他摇身一变,又回来信耶稣,你觉得要不要支持他、要不要赦免他?当然各教会有各教会的规矩,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判断,而我们这些判断、规矩都不是绝对的,我们因信称义。但我不知道你觉得怎么样。在当时有一群基督徒就说,「凡是在逼迫中否定信仰的人,如果是平信徒,他重新忏悔,我们可以让他回教会,如果是牧师或主教,我们不接受,这种人所主持的洗礼或所有礼都没有效」。这群人叫多纳图教派(Donatism)有点像中国的家庭教会,很敬虔,凡是跟共产党妥协过的就绝不接受。他们很敬虔,我感情上也很喜欢,但神学上他们是错的。

  我们们总是回到这:得救是靠神的恩典,不是照人的行为,包括神给你圣礼的恩典,不是你自己或施行者的德行,所以他即使背道过,从天主教、奥古斯丁里后就一直强调这一点:圣礼的有效不在乎领受者的德行,也不在乎施行者的德行和信仰。他即使德行不好,他奉父子圣灵的名在教会施行这礼,仍然有效。这里要保护的一件事是:恩典的绝对。我们能懂,但我知道现在天主教其实都没有遵行这,这是他们重要的教条、核心信仰,就是洗礼的功效不在乎施洗者是谁。

  前阵子我打电话问天主教的神父,「如果我有朋友是抗罗宗,想要成为天主教徒,他需要重新受洗吗」?那神父就很傲慢的说,「那要看他是哪个教派,如果是圣公会可能我们不需要给他再受洗,如果是别的就要重新再受洗」。因为圣公会跟天主教关系比较好,有相当程度的互相承认,这几十年很多基督徒变成天主教徒。我其实知道答案,只是想知道他们实行得是否照他们的教义,不需要再受洗。因为他口气很自大,我差一点就要说「但奥古斯丁和你们的教理里清楚讲到:施洗的果效不在乎施洗者的德行和灵性,这是要保护上帝的绝对主权。但你们现在并没有这样做」。

  你今天讲出来的是上帝的道,就算是驴子讲的我们也要听(我指的是巴兰的事);今天你是在教会里奉三位一体真神的名施行圣礼,即使这施洗者曾经背道过,或现在仍然不信,仍然有效。理由就是我刚才讲的,若施行者要德行很好的才有效,那我们要问你德行要好到什么程度才有这效果?我们都承认不够好。

  所以下面我要让你震惊一下:我曾经跟一群长老会的牧师就讲过这道理,洗礼的功效完全在於这是上帝的工作,不在於施洗者,也不在受洗者。圣餐的功效比较复杂一点,但跟这也很像。如果一个人上飞机,在登机口有人给他一张福音单张,他在飞机上就看。福音单张如果写得很清楚:你要悔改信耶稣,受洗就成为神的儿女。他看了很感动,就决心要受洗。这时机长广播,现在飞机出问题,引擎熄火,再过一分钟要掉到海里,没办法救任何人。这人刚刚看完那福音单张,知道信了受洗就成为神儿女,刚好手上有一杯水,旁边有个和尚,你跟那和尚说,「飞机快要掉了,你能不能做一件好事」?「什么事」?「我现在想信耶稣受洗,你替我施洗好不好」?和尚说:「怎么替你施洗」?你说:「这单张上说奉父子圣灵的名给他施洗就可以了,你愿不愿意」?和尚说:「好吧,反正我们都要死了,死前做个善事。我奉圣父、圣子、圣灵的名给你施洗,归入主的名下」。各位,这洗礼有效;照教会的传统,这洗礼有效。
当然我不是鼓励你去找和尚替你施洗,我也不是说我们不需要受洗,希望你都懂我在讲什么。我在讲上帝的恩典是至大无上的、完全的、足够的、必要的,不能加也不能减;但上帝的恩典实现在人间时,总有一些规矩。所以天主教今天说你要重新受洗,我也同意。

  我都是鼓励人家不要重新受洗,你说你以前都不懂,但你现在就懂得够了吗?你需要懂多少才能神面前称义?永远不够的。但是,奇妙的就是我这几天一直在讲的信仰和落实的事,圣礼就是信仰落实的一个很奇妙的表达,我们藉著最庸俗、平常的东西--水,让人进入耶稣的身体,这是不可思议的;我们藉著最简单,甚至制造很多罪恶的饼和酒,让人跟基督相连,这是很伟大的事。这伟大完全不在於饼、杯、教会有多了不起,完全决定於上帝的恩典浩大无比,但上帝的恩典总也是透过有形的东西来表达的。所以最奇妙的,上帝无比的恩典,让我们将来在神的国度里,(从旧约到新约到现在)是透过一群很多罪恶的人(旧约是以色列人,新约是教会)、有形的教会,来表达神在无形教会里的恩典。

  现在你大概可以跟我一开始讲的连起来。我们承认教会都是不完全,很多缺点,每个教会对圣餐、洗礼的解释都有它的错误和不足,就跟教会的章程、规矩都有它的错误不足一样,但这就是我对华人教会的一个提醒,你对教会应该有一种尊重,因为这是上帝设立的。求主帮助我们。你说我在替教会讲话,我不是,我只是在讲到在有形的教会施行的圣礼是有意义的。若要讲起来,圣餐的意义就更多,这我下一堂会讲,但也先简单提提:

  圣餐也是神藉著一个很普通的东西让我们跟他联系在一起,这很普通的东西就是「这是我的身体」,这也是打破一切所谓「唯灵派」的,包括George Fox的那种想法:「我们只要内心,我们只要有圣灵」。对,三位一体的真神没有物质、没有肉身、超过时间和空间,但三位一体的真神也创造了物质、肉身,也在历史和空间中工作,虽然他超过历史的空间和时间。而且他最后的救赎完全是经过一个在时间中的人。

  我们的信仰是建立在正确的神学教导上,而正确的神学教导里有一个不可缺少的,就是那是发生在历史中的事,不是抽象的。耶稣基督是真的道成肉身,神的确藉著有形、有限的东西来表达、来指向(英文是signify)这永恒的东西,这是难以想像的。教会就是这样。教会是隐形的、伟大无比的;教会也是有形的,也是伟大无比的,这两个教会是一个教会。而这两个教会又不是一个教会。隐形教会里每个都是真正重生得救的,有形教会里有的可能是麦子,有的可能是稗子。「不是外表作以色列人的才是以色列人,是内心作的才是真以色列人」,但内心作以色列人,也就是内心真正相信的,你的信心没有行为是死的,一定会或多或少呈现在外表上,包括在圣礼上,包括在生活行为上。这些行为都不够完全,都像我们的善行一样,本身都会叫我们死,不会叫我们活的;但这善行如果反应出真正的信仰,那是叫我们得救的。神就在有形的教会里不断做这些事,不管是圣礼、圣道,还包括教会有权威的惩治。

  我们祷告。天父,我们求主同在,怜悯恩待你的教会,恩待我们每个人,让我们能在你的身体里成为你的新妇、彼此相爱。包括在我们所有的罪恶过犯和有限、物质的世界里我们能经历你永恒的恩典,也能活出你永恒的恩典,虽然我们活得很不完全。我们为饮食献上感恩,求主赐福,奉耶稣的名祷告,阿们。


 
文字PDF □      讲道MP3 □ 
发布者来自□127.0.0.1

前一篇     后一篇     修改     回"公布栏"


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