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國的人 (太18章,林前13章,弗4章)
天國是有信心的人
在天國裡的是怎麼樣的人?照今天的經文來講是像小孩子一樣,因為耶穌說「在天國的,正是這樣的人。」如果照字面來看,就是我們每個人都包著尿片、喝嬰兒奶粉。但應該不可能是這樣。
我也聽很多人講,是必須像小孩子那樣單純可愛。這解釋恐怕也不對。因為聖經講,人從生下來開始就懷著惡念(創8:21),所以我們不應該說小孩子是天真無邪的。
那麼,什麼叫做天國的人要像小孩子一樣?答案在第4節,祂說「凡自己謙卑像這小孩子的,他在天國裡就是最大的。」
但這裡重點不是說小孩子很客氣、謙卑,而在說小孩子是處處、時時刻刻倚靠別人,最主要是要倚靠父母。我想這是耶穌對所有上帝兒女的一個要求,如果你要進神的國、天國,你必須像小孩子倚靠父母一樣的倚靠上帝;時時刻刻的倚靠,隨時隨地的不敢自主,隨時隨地要靠上帝才行。這就是這裡講的「謙卑」。因此,天國的人就是有信心的人。
但我剛才講「我們將來在天國」,這其實講得不對,因為我們現在就在天國,當我們現在重生、得救、悔改、受洗、加入教會時,就已經在天國裡面,只是還不完全。
因為我們現在就在神國裡面,所以我們要有信心的態度,就算是變成了博士、教授、董事長、牧師、大牧師,我們對神的態度始終像小孩子一樣,時時刻刻說:「耶穌,請你牽我的手;耶穌,請你抱著我;天父,求你引導我。我自己是沒有辦法、不能夠一秒鐘離開你的」。
這很不容易。因為我們總會因著我們的知識、學問、道德增長(這是好事),開始自大;也可能因為我們的年齡或環境越來越不好,就變得非常自卑。
當你把自己當作中心,不是自大,就是自卑,那都不好。所以希望我們要時時刻刻回到主那邊去,使我們不因為主給我們的恩惠慈愛有了成就,我們就自大;也不因為主的帶領,讓我們也慢慢經歷到身心靈的衰弱而自卑,我們總是仰望我們的上帝。
天國是有盼望的人
「人非有信,就不能得神的喜悅;因為到神面前來的人必須信有神,且信他賞賜那尋求他的人。」(來11:6),這裡是在講「信」,但也在講「望」。你到上帝面前要有盼望,要相信,而且存著希望祂會賞賜、會祝福。你怎麼知道?因為跟盼望有極大關係的一個字叫「應許」。
就如同在天路歷程裡,基督徒和他幾個同伴被關在城堡的監獄裡,他們出不去,常常被城堡的主人虐待、傷害、很痛苦,想要死,沒有任何辦法可以出去,他們就越來越絕望。後來基督徒發現他口袋裡有鑰匙,可以把這城堡、監獄裡所有的鎖都打開,他們就用那鑰匙打開一重重的門,就出去了。那個鑰匙就叫做「應許」。上帝的應許叫我們能突破、克服重重現實上的艱難。
這對我自己、對每個人恐怕都有應用。因為我們好像被關在絕望、痛苦的城堡裡出不去,越來越憂慮、越來越沒有盼望。但我們不是將來上天堂而已,我們現在就在神的國裡,在神國裡的人是像小孩子倚靠他的父母一樣倚靠上帝,知道他父母的信實,以致於他在憂愁中仍然能夠有指望。
但如果只想到小孩子的倚靠上帝,那還不夠,因為聖經裡就有個相反的講法,就是要我們不要作小孩子,要長大成人。在哥林多前書裡保羅常常提到我們不要再像小孩子一樣,林前14:20,「弟兄們,在心志上不要作小孩子。然而,在惡事上要作嬰孩,在心志上總要作大人。」
這「作大人」原文是指「作完全人」。保羅說:「弟兄姊妹,你們要快快長大,如果你還是小孩子,你沒有辦法管上帝給你的產業」。你要記得,你不是自己的人,你是上帝的人,上帝給你的產業、聰明、智慧,你務必要好好的管理。耶穌給你五千兩銀子,你要好好的用,好好的投資、賺錢。你要想你是一棵樹,這棵樹是主的產業,要結出各樣聖靈的果子。你的時間、生命的力量都是主的,你要管理得很好。
我特別要求主幫助這裡的年輕人。年輕人實在是太棒了,聰明、有體力、有智慧、反應快,請你不要把你這些能力、產業錯誤的管理了,常常就是無限的用在電腦網路聊天上。雖然參加網路讀書會,或傳福音等等,這些都很好,但最重要的是在日常生活中,你要能活出謙卑的樣子出來,而不是光在那裡耍耍嘴皮子。
保羅在以弗所書就講得更清楚。弗4:14,「使我們不再作小孩子,中了人的詭計和欺騙的法術,被一切異教之風搖動,飄來飄去,就隨從各樣的異端」。什麼叫「中了人的詭計和欺騙的法術」?魔鬼比我們聰明得多,你一定要記得這一點,它比你聰明得多。對幼小的孩子,它用糖來騙;對成年人,它用錢來騙,我們愛吃糖、愛看裸體女人、愛錢、愛權力,於是魔鬼就用這些來引誘我們。
牧師愛什麼?牧師也會被騙的,我吃喝玩樂,什麼都會,但因為身份的緣故,在路上我都要很小心,在信友堂附近我從來不敢看女生,因為知道很多人在看我,我不是不好色,只是要防備一下,要有個好的形象而已。要看女生,可能就偷偷的在網路上看。不過現在也學會了,上網會有紀錄的,所以不能給人家知道我上過什麼網站,也許就借別人的電腦。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就是我們有個清楚的腦袋,有個堅定的心志。
以弗所書這裡保羅特別講,「他所賜的,有使徒,有先知,有傳福音的,有牧師和教師,為要成全聖徒,各盡其職,建立基督的身體,直等到我們眾人在真道上同歸於一」。「同歸於一」不是同歸於盡,這是什麼意思?意思是說,如果你要成長,你應該要在教會裡面。這「成長」在彼得前書有講到,我們要「愛慕靈奶,這「靈奶」就包括讀神的話,而且在教會裡一起學習。
天國是有愛的人
哥林多前書13:11,「我作孩子的時候,話語像孩子,心思像孩子,意念像孩子,既成了人,就把孩子的事丟棄了。」小孩子的心思、意念有什麼要丟棄?要知道保羅在哥林多前書13章就在講愛,顯然要丟棄的就是那沒有愛的心思、意念。
這的確可能是小孩子或不成熟的基督徒常有的現象。世界上的人不認識上帝時,他沒有上帝的愛,他可以有天生的、血源的愛,這是神在罪人中間也有的恩典,但他的愛是限於血源、自私、跟我有親戚關係的。這在中國家庭裡最容易體會到。但上帝的愛是不分種族、階級的,我們還作罪人的時候上帝就愛我們。基督徒領受了這種愛,慢慢在讀經、禱告、在教會裡有生活、在神給我們這些在教會、社會上的磨練,在磨練、挫折中成長,就丟棄了小孩子的樣式。
在聖經裡,成熟長大的人是有上帝愛的人。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不嫉妒,不自誇,不張狂,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處,不輕易發怒,不計算人的惡,不喜歡不義,只喜歡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愛是永不止息。
這裡面有個特點是,成孰的基督徒能忍耐,但基督徒的忍耐不是一般中國人或東方人的那種忍耐,我們的忍耐是對良善的堅持,對教會、對弟兄姊妹、對惡人,我們恆久忍耐,不是忍耐他的邪惡而已,而是我們不斷的要把上帝的福音、上帝的道活出來的那種堅持。忍耐在東方,常常是對邪惡承受的能力,像忍受一個暴君或惡劣的什麼。這在聖經裡有講,但我們基督徒不是消極對邪惡的承受,而是積極對良善的持守,那叫恆久忍耐。
說到「不求自己的益處」,基督徒不買讓自己賺錢的股票、不穿讓自己溫暖的衣服、不讀讓自己有益處的書嗎?各位,我們都做這些事,不求自己的益處重點是那益處不是我們終極的目標,我們終極的目標是大家都得到好處,上帝得到榮耀。我們基督徒也吃好的、喝好的、住好的、玩好的、讀好的,我們希望我們是好的,但我們的好是因為上帝白白的給我們。我們的好、我們的愛裡面也不是什麼都可以有的,我們的愛裡面是不喜歡不義,只喜歡真理。我們包容、相信、盼望、忍耐,也是讓人能夠在真理裡面的美好。這叫做「既成了人,就把孩子的事丟棄了」,我們能夠懂事、長大。
有部很好的電影叫「鹿苑長青」。是講十九世紀末拓荒時期佛羅里達發生的故事。那時生活非常苦,爸爸受傷,家庭擔子就在媽媽和一個十三歲大的小男孩Joe的身上。他們種玉米,一定要有好收成,冬天才能活下去,但Joe養的這隻鹿,卻常偷偷吃玉米。媽媽說一定要把鹿打死,Joe不肯,於是媽就說:「你不能做,我來做」,媽媽就把那隻鹿打死了。當媽媽開槍把鹿打死時,Joe就說了一句話:「I hate you,你從來都不愛我,你把我所愛的鹿打死了,I hate you」,然後就離家出走。
離家後,過了很苦的一、兩個月,後來還是回家,爸媽當然很高興接納他,然後他跟爸媽道歉:「I am sorry,我不應該說那句話I hate you,我不應當說你們不愛我」。他還沒講完,爸媽就引了一句話,那是哥林多前書13章的這句話:「我作孩子的時候,話語像孩子」,「沒有關係,你還不懂。」這個小孩子沒有餓過肚子,覺得鹿吃點玉米的苗沒有關係,但當他餓過肚子以後就知道,如果這鹿不死,他們就活不下去。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很喜歡講「雙贏、兩全」,這是很好的,我們當然希望人鹿都能活下去,但有時候是沒有辦法,如果鹿活下去,人就活不下去。有時人、鹿都活下去,玉米就活不下去。在罪惡的世界,我們常常沒有辦法兩全的,一個成熟的人,他懂得該怎麼樣犧牲,這需要有愛、需要有智慧。這是希伯來書講的,「他們的心竅習練得通達,就能分辨好歹了。」
我們有上帝給我們的智慧,也有在生活中的操練,能夠分辨好歹,然後在這分辨裡,帶著上帝給我們的愛來做。我們做得並不完全,在世界上也有很多不能解決的問題,你的家、我的家、你的教會、我的教會都有不能解決的問題,我們有需要犧牲、捨己的時候,是倚靠上帝來做事,藉著上帝給我們的智慧和力量,藉著十字架,希望我們能夠學習著捨己、對付,也看到上帝為我們的預備。
天國裡的人是誰?教會裡的人是誰?是像小孩子一樣有信心,像耶穌一樣有愛心,像每個年齡一樣有盼望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