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講道系列

前一篇     後一篇     修改     回"公佈欄"

標題 / 120206 聖誕快樂,年年憂傷 (傳道書、路加福音15章)        編號 /  698
發佈者 /  康來昌       發佈時間 /  Sun Jul 8 02:23:09 2018
文字PDF /      講道MP3 / 

聖誕快樂,年年憂傷(傳道書、路加福音15章)



為何憂鬱?

有一位在德國的漢學家名叫顧賓,前陣子在中國大陸有個演講,他提到在中國近代文學裡都沒有什麼憂傷(melancholy),只有到魯迅才有。顧賓的母親是維也納人。他說維也納是憂鬱之都,他從小在維也納就常想到為什麼要活那麼久。

我猜我們不太會有這樣的印象,維也納很美,音樂很好聽,尤其是藍色多瑙河、圓舞曲,很優雅、很快樂,怎麼會憂傷?但我再想想也對,我去歐洲時的確有那種感覺,歐洲是個憂鬱的洲。台灣好像也走上這條路,就是我們越來越豐富、美好,但好像憂鬱症的人越來越多,自殺率好像也在升高當中。聽調查說全世界活得最快樂,自殺率也最低的是非洲那些常有飢荒、戰爭的地方。像18世紀到20世紀以前,尤其有那麼多飢荒、戰爭,人就是希望能夠平順活下來就好,好像沒有太多那種想死的念頭。

顧賓說,憂鬱是因為無聊。這就不是很好笑了。像維也納那種城市,什麼都不缺乏,有的就是美麗、高雅、高貴、文明、富裕,但缺少的,就是一個上帝。歐洲這些城市,有基督教國家文化背景,但在這兩三百年,因為人要獨立自主,要活得自由,不要受到限制、拘束,於是越來越遠離上帝,那就比我們從來沒有經歷過上帝的要有更多的苦和艱難。

遠離上帝帶來的結果(起碼短期的結果)一定是更多的優秀,特別是文學、藝術,產生出一些奇妙的創作能力。有個很明顯的例子,就像哈佛大學都是很優秀的人。他們也因為優秀、勇敢,會懷疑、會思想,所以就不太在能接受以前古老的福音。有的時候是他們的錯,但可能也有相當大成分是教會的錯,因為我們不知道怎麼靠著聖靈把這又真又活的道繼續傳下去。這是每個人、每個教會都會碰的困難,我們慢慢養尊處優,習慣這信仰了。但從另外一方面,信仰裡又真又活的主和聖靈的力量就沒有了。

顧賓因為在西方長大,尤其在歐洲、德國,他對這憂鬱的背景很瞭解。他說(可能他說的不是很對,但有點道理),「在以前中世紀時,一個人如果憂愁或憂鬱,是有罪的」。天主教有講到七宗罪(傲慢、嫉妒、暴怒、懶惰、貪婪、饕餮、欲望lust),有時不會把憂鬱翻出來,但有那含意。因為豐富、慈愛、善良、有能力的上帝是叫人喜樂的,所以你如果信靠上帝,就不應該是憂鬱的,而憂鬱是對上帝的懷疑。

不管怎麼,中國的文學或哲學裡講到中國人是有憂患意識的,或像勞思光先生講中國人有危苦意識,他們講的這些都是正面的,就是覺得「多難興邦」、「生於憂患」。我們就談當我們豐富的時候,憂愁反而更多,活下去的理由反而更少,「死於安樂」。顧賓說,像魯迅這種才華橫溢、又不虞衣食的人,常常反而憂愁,覺得活下去幹什麼。顧賓是把憂鬱跟無聊連在一起,無聊到最後就是憂鬱、想死。他講的有點道理,就是人如果沒有上帝,即便在一種豐富的生活裡也會覺得想死。

神喜悅祂兒女快樂

從另外一個角度講,基督徒應該是快樂、喜樂的。我今天的題目「聖誕快樂,年年憂傷」其實是想到 “Merry Christmas!” (聖誕快樂)。Merry這字就是快樂;下一句就是 “Happy New Year!”(新年整年快樂)。但在西方世界,包括台灣,我們在假期的最後一天,從聖誕節開始的那種狂歡、採購、逛街,包括基督徒喜歡的報佳音、唱詩歌、聖誕大餐、陽曆新年、農曆新年通通過完了,一上班一定都有這 “Blue Monday”(憂鬱的星期一)。而不上班的人恐怕會更憂鬱,因為不知道要做什麼。

就是,我們不能有很多快樂的日子。但聖經裡的確是要我們喜樂(Joy),好像這比較屬靈一點,而Happy、Merry好像就比較屬肉體、不屬靈,但我們基督徒是吃喝快樂的。你看路加福音15章,浪子的父親真是說:「讓我們吃喝快樂」(Let us eat and drink and be merry)。

神創造這世界,讓我們五官能夠快樂,包括伊甸園裡有好看的金子、瑪瑙。好看、好聞、好聽、好吃、好摸,這不是罪惡。即使在我們犯罪、墮落了以後,神還是希望我們身體健康,長命富貴。聖經裡實在找不到禁止這樣的話。罪惡就是當這些東西取代上帝的時候。

神愛世人我們都知道,但特別舉所羅門這蒙福的人來說,他另外一個名字叫耶底底亞,就是耶和華喜愛他。上帝愛他,具體的就是讓他榮華富貴,還有聰明才智。他能夠思考,又能判斷,又能作各樣詩歌,又能懂得各樣植物、動物,又會治國,他才真是個十全老人,權力、名利、富貴、長命、享受,什麼都有,還有很多女人。各位,聖經沒有絲毫一個字責備他有很多女人,聖經責備他的是他拜偶像。

傳道書2:4-8,「我為自己動大工程,建造房屋,栽種葡萄園,修造園囿,在其中栽種各樣果木樹;挖造水池,用以澆灌嫩小的樹木。我買了僕婢,也有生在家中的僕婢;又有許多牛群羊群,勝過以前在耶路撒冷眾人所有的。我又為自己積蓄金銀和君王的財寶,並各省的財寶;又得唱歌的男女和世人所喜愛的物,並許多的妃嬪。」一切人所想要有的他都有了。

傳道書2:9,「這樣,我就日見昌盛,勝過以前在耶路撒冷的眾人。我的智慧仍然存留。」他講自己的豐富,形容得最好的就是第10節,「凡我眼所求的,我沒有留下不給他的;我心所樂的,我沒有禁止不享受的」。各位,這是人最快樂的事了。「凡我眼所求的」,我眼睛看到的,我一定得到。看到一個美女,就得到那個美女,這就太厲害了,我們中國皇帝都不一定能如此。就算有了美人,還不一定能讓美人笑。各位,這些事上帝都沒有責備他。

很多人一想到傳道書就想到這世界是無意義、無聊。基督徒就常有些矛盾的地方,我們一方面說「你看這世界多麼空虛、沒有意義,所以你要來信耶穌」,好,我們來信耶穌,而信了耶穌以後又發現到底基督徒生活有什麼不是空虛的?我們跟世人一樣,吃喝嫁娶、耕種蓋造,讀書、結婚、工作、養家、養兒女,然後被兒女氣得半死,然後繼續養孫子、曾孫子,很累,又再氣得半死。總之,我們覺得虛空。馬丁路德講傳道書時講得非常好,就是我們基督徒在世上生活,你先不要想這是虛空、愁苦。你必須要有個世人沒有、也不能有的觀念,就是如果你認識上帝、敬畏上帝、除祂以外沒有別的神,希望因著信靠上帝,你能處憂愁、卑賤如處豐富一樣,且活得得勝,而且有盼望。

傳道書11:9,所羅門雖對少年人講,但他也提醒所有人,「少年人哪,你在幼年時當快樂。」你應當有個快樂的童年。你不要少年老成,像個老頭子一樣,小的時候就開始憂國憂民。你應該讓孩子快樂、歡笑,讓他知道我們的上帝是要擦乾我們眼淚的。所以傳道書說,「在幼年的日子,使你的心歡暢,行你心所願行的,看你眼所愛看的」。萬事萬物,遍地都滿了耶和華的智慧和慈愛。每一行業裡也充滿了奇妙。你要能看到上帝的奇妙而快樂、喜樂。

我幾個月前到中山大學去講道,住在化學系李良修教授家裡,他有帕金森疾病,已經不太能講話、走路了,這十年看著逐漸退化,很辛苦、很痛苦、很艱難,但我跟他談得非常愉快。中山大學一直給他教學的設備,他教得也好,學生也喜歡他,實在是不能教了,去年就退休下來。結婚沒有多久,他發現有這病,之後就生了一個孩子,這孩子現在也在台大讀書。我問他太太會不會覺得有點倒楣。她說,「康牧師,我很誠實跟你講,我跟良修都覺得神真好,神對我們真好。」(她先生用點頭來表達)。她說,「我們在這病裡面不知道經歷過上帝多少恩典,沒有這病的人不會知道的。」然後他們又幫助了很多帕金森病人。各為,我們基督徒對任何上帝所帶來的,包括在罪惡、咒詛世界裡的痛苦,我們都信靠上帝來得到力量,即使處於痛苦,我們仍然可以有喜樂。

傳道書11:9,「卻要知道,為這一切的事,神必審問你。」你要預備見主的面,你的錢、時間、精神都怎麼過的?你的癌症、帕金森病怎麼過的?你的晚年、早年怎麼過的?這些神都要審問你的?可能你馬上想到的就是我們要好好讀經、禱告、事奉主。這都對,而他說的是:「所以,你當從心中除掉愁煩」。

基督徒不是沒有煩惱、憂鬱、痛苦,不是沒有走不下去的時候;在這些事上,我不覺得基督徒可以有豁免權或獨佔權,我們只有一個不一樣,就是我們有上帝。但很多人又棄之如草芥,那就讓基督徒始終不能快樂。有人抱怨:「我知道有上帝,將來死了上天堂也很好,但現在為什麼不能多給我一點好的?現在為什麼不把不好的拿走?」各位,神也可以多給,神可以拿走,但你要敬畏上帝,「你當從心中除掉愁煩,從肉體克去邪惡;因為一生的開端和幼年之時,都是虛空的。」

其實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講,這個虛空就是度到「不虛空的充實」裡所必須經歷的。當神給你這一切、各樣快樂享受的時候,神要你以祂為你的主,如果這些東西、這些舒服的事成為你的神,以至於稍稍沒有,你就受不了;或人家多一點,你就嫉妒,或自己多一點,你就自大,那就是邪惡,到後來就造成去不掉的愁煩、憂愁。

基督徒快樂的理由:與主同在

各位,我們先要肯定一件事:我們之所以能快樂,因為這世界是上帝造的,當我們墮落、遠離上帝、用受造物代替上帝,「以別神代替耶和華的,他的愁苦必加增」。

或許你說你的愁苦能勝得過,我相信像王永慶、郭台銘或很多功成名就的非基督徒,他們有鋼鐵一般的意志,再辛苦都願意繼續做下去,而且做得很好。邱吉爾就是這樣的人,但他在他的自傳裡說到憂鬱症發時,他用黑狗來形容他的憂鬱,「那隻黑狗又來了」。

邱吉爾是那種知識分子,對上帝是很多疑號、問號。尤其他是那麼優秀的政治家,他知道英國剛從維多利亞時代進入二十世紀,若表示自己不信基督教,是很危險的事,但一般學者說他沒有什麼信仰。但他很憂愁時,他就用更大的毅力去克服,他做得很成功。

張文亮教授也有憂鬱症的,他大概是基督教知識份子裡最能夠表達信仰,表達得最好,寫的也最動人的。聽說他就是不斷的用寫作、工作來克服他的憂愁,然後也成功了。但那不是我要講的,我要講的是基督徒,有毅力,努力,這很好,但我們不是每個人都有那種毅力和努力。而我們每個人(包括張教授)有上帝,所以在非常多墮落、罪惡裡我們還能夠非常快樂,就像路加福音15章講的:

浪子的哥哥問父親:「為什麼你這麼快樂?為什麼殺牛宰羊這麼快樂?為什麼吃喝這麼快樂?」父親回答:「我們理當吃喝快樂,因為有人信主了;因為我這兒子、你這兄弟,是死而復活,失而復得的;因為難得。」但哥哥不高興。(林布蘭有張畫作就是畫哥哥的生氣。)很多人就責備那哥哥。不過我們再想,哥哥的不高興是不是很有道理?

哥哥是一個誠實、努力、但在家裡面跟父親不同心、不快樂的人。怎麼講?「我服事你這多年,從來沒有違背過你的命,你並沒有給我一隻山羊羔,叫我和朋友一同快樂。但你這個兒子和娼妓吞盡了你的產業,他一來了,你倒為他宰了肥牛犢。」「我天天下田工作,到吃晚飯時才回來,怎麼好事都沒有輪到我?為什麼你給他牛羊,我都沒有?」各位,這是很重要的一個問題,這哥哥覺得很不公平。

父親的答案兩方面,後面的我先講,這是一個非常特別的日子,一個我們寶貝的、失去多年的東西又找回來了,或死去多年的東西又活起來了,「所以我們理當歡喜快樂」。你這弟弟浪子回頭了,所以我們應當快樂。有人信耶穌了,這是一件快樂的事。

但這件事不是天天發生,不是天天有人信耶穌。所以我們是不是還應該有個快樂的理由,「你常和我同在」。那就是基督徒快樂的理由,我天天跟主在一起,不必有什麼別的,所以就非常喜樂。

我不覺得浪子的父親小氣,他似乎給他的大兒子很大的權力,「我一切所有的都是你的」。換句話說,這位父親應該有長期的一段時間很憂愁,就是從他小兒子出去以後,他在憂愁中食不知味,所以沒有殺牛殺羊。一直等到小兒子回來了,他們才又有吃肉的快樂。也就是說,如果你想要吃牛羊肉,我的東西都是你的,你跟我在一起,我因為有你,你因為有我,我們可以享受一切東西。只是這大兒子顯然不瞭解父親對失去小兒子有一種很難過的心,以至於這兒子回來時,他要大大的快樂。

各位,這就是我們基督徒有沒有的心了。你講傳福音,你講喜樂,你講上帝快樂。但如果上帝也長期在食不知味、憂愁中,應該就是有一個祂的兒女不在祂的圈裡面。我認識一位孫師母,她就是這樣。她當時在美國,很愛主,很辛苦、很忠心在教會牧養,她的兒女都非常有成就,也很孝順。但後來我們才知道一直有一件事叫她不能太快樂,她還有個小兒子在大陸。那時兩岸不能來往。這老人家不想講這件事,不想破壞其他兒女的快樂氣氛。

我是沒有失去過我所愛的兒子,但如果我有,而這兒子又還沒有死,你想,我是不是很想見到他的面?這就是天父對所有失喪的人的態度。所以我們要傳福音,讓人回到上帝那裡。要知道上帝多快樂,那個人也會多快樂,但必須又有一個先決條件:你自己覺得我跟上帝在一起是很快樂的。基督徒沒有這種感覺,傳福音就不會熱心,事奉主也不會熱心,就像這個大兒子一樣,我看他沒有因為「我在爸爸身邊」而快樂。

感謝主,我自己現在慢慢認識主越來越多,覺得我能認識主真是好有福氣。幾個禮拜前我們小學同學會,我本來不想去的,因為看他們都很有成就,感謝主,我在那裡碰到幾位,他們主動問:「你是牧師?我要好好問你一下」,談很多屬靈的事情。我也盡量跟他們談。我希望我一點沒有驕傲、也一點沒有自卑,我的成就遠遠不如這些同學,但我告訴他們,我們這一生最重要的是認識耶穌。

另外一個同學也是傳道人,她說她實在不太想來,人家會說因為功課不好所以最後去傳道。但現在覺得真是感謝主、讚美主,我們就跟他們講要認識耶穌,看到上帝的奇妙和盼望。我們虛空是因為沒有上帝,如果你把上帝當上帝,你做什麼事都是有意義的,都是豐富的,都是美好的。你必須自己覺得認識主真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我們將來在天上是沒有任何的愁苦,只有喜悅,沒有憂鬱,但我們不能去想像那個,因為沒有去過。我們現在在罪惡的世界裡,有荒年,有離婚,夫妻有吵架,有失業、病痛,但在我們天天時時刻刻求主保守我們不要有這些,也盡我們一切力量作好父母、好好保養自己的身體,如果還是有問題天天煩惱你,我們對上帝有信心,使我們可以把那痛苦,不敢說化做多大的力量,也不敢說造成多少成就,最起碼我們可以靠那加給我力量的,能夠過這日子。

我們有上帝,有上帝我們就可以在憂愁的時候,仍然能夠勝過那憂愁;如果有快樂,我們的快樂也不會得意忘形。

 
文字PDF /      講道MP3 / 
發佈者來自/71.167.46.205

前一篇     後一篇     修改     回"公佈欄"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