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講道系列

前一篇     後一篇     修改     回"公佈欄"

標題 / 140112 在信中(一) (希伯來書 11:1-4)        編號 /  1049
發佈者 /  康來昌       發佈時間 /  Fri May 1 03:42:40 2020
文字PDF /      講道MP3 / 

在信中(一)(希伯來書 11:1-4)



信心始於神的啟示與應許

 信心,不是出於我們,是神的作為

  講簡單一點,我們講的是「因信」,用我的講法是「在信心裡面」。因為在希伯來書11章裡面講的這麼多的「因著信」,英文一般是講by faith(藉著信、因著信)。是沒有錯,但我比較喜歡把它瞭解成「在信心裡面」或者「在信裡」。「在信裡」比較容易跟「在基督裡」、「在聖靈裡」連接在一起。我覺得我們基督徒的「信」的生活應該是一個「在信心裡面」,好像我們在基督裡面、在聖靈裡面,好像我們跟基督連在一起,跟聖靈連在一起,跟信仰連在一起,一個長時間、一直不中斷的一種狀況。

  「因著信」,好像有時候我們會忘記有信心,有時候會忘記用信心;信心好像只不過是我們的一把雨傘,下雨了就趕快撐起,因著雨傘就不被雨淋;平常沒用的時候就把它放在一邊,需要的時候再把它拿出來。我們對於「信」不應該是這樣的態度;不應該是有時候用它一下,有時候不用它。我們始終在「信」裡面,我有時候也不用那個「心」字,因為原文也沒有。不過,這不是最重要的,比較重要的是希望我們都是「在信裡面」的。

  我們就從第1節開始看起。11:1,「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實底,是未見之事的確據。」我不喜歡很多的學者在解釋聖經的時候,或者是在神學院裡談聖經神學的時候,喜歡把聖經支離破碎。保羅的信心觀,跟希伯來書的是不一樣的;雅各的,跟保羅的是不一樣的;每一個人的觀點有所不同,這是沒有錯的。但是,我們必須相信整本聖經都是聖靈默示的。教會不僅在聖經是一致的,教會在歷世歷代正統所信的也是一致的。我們並不是強解,我們並不是用系統神學來強解聖經。所以,很多人說用聖經神學來支離破碎系統神學,這是不恭敬的,這也是不應該的,這也是不合聖經的;因為神是一致的,神不會矛盾的。

  希伯來書作者講到「信」,跟保羅、雅各講的,跟新約、舊約講的,基本上是一致的。所謂「信」是出自上帝的工作,是因為神的啟示,是因為耶穌基督的拯救,是因為聖靈的感動;不是因為我們,不是因為受造物,不是因為教會;是因為神他先開始把他自己的美好,藉著耶穌基督、藉著聖靈、藉著聖經的話,讓我們知道。所以,「信」總是來自神的啟示、神的作為;這個作為,特別藉著聖靈把神的奇妙和美好放在我們的心裡面;我們對這些的認識就產生一種正面的生活態度,這就是信心。所以,信心不是從我們心裡產生的一種作為,而是神的作為讓我們這些蒙恩的人有的一種反應。希伯來書的作者是這樣瞭解。保羅也是這樣瞭解。

 基督徒共同的盼望,就是神的應許
 
  我們從第1節來看,一個有信心的人,或者信心是「所望之事的實底」,所望就是所盼望的事情;這個所盼望的事情,我們從前面、後面,或是從其它地方也可以看到都是出自上帝的應許。這時候,我們就想到保羅所講的話了,「只是所見的盼望不是盼望,誰還盼望他所見的呢?但我們若盼望那所不見的,就必忍耐等候。」這是羅馬書第8章的話,另外在第5章也講到我們很熟悉的「患難生忍耐」。我們在恩典中「歡歡喜喜地盼望神的榮耀」,都是因著上帝的應許我們有所盼望。我們盼望的,不管是神應許亞伯拉罕的事、以撒的事、雅各的事,還是神應許我們──要讓我們所有屬神的兒女都因為亞伯拉罕的後裔蒙福,都有非常豐富的、屬天的、屬地的產業──就是我們在耶穌基督裡永遠的幸福和快樂。

  我們每個基督徒有共同的信仰、共同的主、共同的洗禮,就是一主、一信、一洗、一神、一個福音、一個盼望。我們是神家裡的人,雖然我們有不同的身體,神在不同的時代的眾人身上,也有不同的做法,但都是要讓我們歸向這一位神,得到這一位神的應許和他給我們的救恩。也就是,一方面我們是一個身體上的肢體;另一方面又是不同的肢體。所以,我們基督教的信仰是非常棒的,我們是一元的,又是多元的。我們基督徒有一樣不變的東西,我們又有多變的自由。

  我們非常喜樂,非常感恩,我們有一樣共同的盼望。如果我們在教會,我們當然會說我們有不同的盼望:一個老年人,可能盼望的是有一個好的外勞照顧他;一個年輕人,就不會希望有一個好的外勞照顧她,也許她希望有一個好的老公照顧她。這是不同的盼望,但是這不同的盼望、又有相同的盼望。都是什麼?就是我剛才講的,有個好的老公,好的老婆,或者外勞,或者雇主,或者雇員裡面,我們希望我們的生活是平安的、是喜樂的、是充滿愛的,這又是相同的盼望了。我們也都在主的愛裡面,上帝給我們的盼望,是要我們互相幫助,互相分享的。當我需要一個外勞的時候,有弟兄姊妹幫我介紹。當我因得到外勞而喜樂、平安的時候,我能多用那平安喜樂的時間,為其它在工作的弟兄姊妹禱告。

  我們有所望的事。「望」是上帝給我們的應許,我們就歡歡喜喜,這是在後面第13節,「這些人都是存著信心死的,並沒有得著所應許的;卻從遠處望見」,雖然這個「望」(see)跟希臘文的「希望」(hope)是兩個不一樣的字,但是意思是一樣的都是還不在手上,而是在遙遠的地方,但是我們很歡喜的看見,因為那是神的話給我們的應許、聖靈在心中給我們的盼望。

信,是所盼望之事的實現

  我們有信心就是我們在盼望一件東西,而「信是盼望之事的實底」,這個是什麼意思呢?我看一本可靠的解經書上把它講的最簡單,就是「信是所望之事的實現」。倪拓聲弟兄把它翻成「實化」,也是沒錯,就是把一個還不是真實的東西,還沒有得到的東西把它化為真實,變為真實。不過實化有一點拗口,甚至誤為石化,所以還是把它說成「實現」比較好。上帝給我們的應許一定會實現,但是那是因為我們有聖靈使我們有信心。這不一定在今生能夠實現百分之百,事實上一定不可能百分之百,但我們卻能的確真實的實現到上帝應許要給我們的永生、平安、喜樂、自由、慈悲、憐憫,和各樣聖靈的果子。

  信心讓我們所盼望的東西能夠實現,不管是我們剛說的外勞或是其它東西,這些東西雖然不是聖經所應許的,但我要表達的是:這些東西是讓我們生活能夠更感恩、更喜悅,我們相信或多或少都會實現。「信」讓神所應許的盼望能夠實現,「信」使我們對還沒有看見,其實就是還沒有發生的事,不管是「所望」或是「未見」,都還沒有完全實現在我們身上。這一點我也提醒一下。

  這幾年我常常聽到教會講道說:「我們聽道要行道」,這是雅各書的話,當然是真的。但是我們也知道一件事,神的應許、神的道,在主再來之前不能夠完全的實現。我們還會死亡,我們還會犯罪,我們還不能夠不犯罪。如果你說,「因為還沒有實現,我就信不來了」,這是不好的。另外,因為還不能完全實現,所以我們需要忍耐等候,我們需要努力,我們被考驗,被磨練。如果要完全實現,不管是我們實現出來,或是上帝把他的應許完全實現出來,那都要等到將來。現在的世代有一個很重要的成分對每一個基督徒有效,那就是我們在忍耐等候。我們雖然忍耐等候,但是我們有確據,這是聖靈的工作。

  當我們在一切黑暗、沒有把握、一切徬徨茫然、我們的五官不能給我們確定的時候,政府不能給我們確定的時候,甚至我們的家人也不能給我們確據的時候,聖靈確實總讓我們知道上帝的應許不會落空,讓我們有信心,使我們可以在生活中,多多少少實現上帝應許我們的盼望;使我們在上帝的應許還沒有實現的時候,我們心中總有一個確據,以致我們能走得穩妥。

信,包括客觀的信仰和主觀的信心

  第2節,「古人在這信上得了美好的證據。」 “Faith” (信)這個字,可以把它瞭解成兩個東西,一個就是客觀的信仰。

  「你們基督教信什麼啊?」,「我們信一位神,這位神創造了世界。」;「你們信什麼啊?」,「我們信耶穌基督的兒子道成肉身,為我們的罪死在十字架上」;「你們信什麼啊?」,「我們信上帝差遣他的聖靈在我們心中,給我們平安、喜樂。」;「你們信什麼啊?」「我們信耶穌的人,上帝將來會接我們到天上去。信主的人會一起團聚。」

  我們的信仰是有內容的,而且有共同的內容。講到信仰或信的時候,如果是這樣來瞭解,我們就是在講客觀的內容。這種客觀的內容,華人教會不太喜歡講,因為這種客觀的內容通常我們會說這是我們的「信仰」,或是說「信條」,或者說「信經」(Creed,或Belief),或者說我們信的一些「教條」。很多時候華人的傳統會覺得這些都是死的知識,所以不重要。其實這些不是死的知識,這是非常重要、非常寶貴的,我們知道這些東西,我們的信仰就不會跑掉。

  信仰的這個客觀的歷史的內容,是跟上帝、教會、聖靈裡的應許有關係的。但信仰也有另外一個我們華人比較熟悉的含意,就是我們的「信心」。

  信仰,或者是教條,或者是信條,通常是指「我信的那個東西或內容」;我們華人喜歡講「我的信心」。這種信心,常常我們華人看重的是一種很火熱的、很興奮、很主觀的一種態度。

  信,一個是「客觀的內容」,一個是「主觀的態度」,事實上這兩個是密切不可分的。我們知道這個客觀的內容是因為聖靈的啟示、聖經的話、耶穌基督的作為。而如果耶穌基督把他所做的、他的美好、他創造的奇妙,就如我們在舊約裡,尤其在創世記、還有詩篇裡所讀的,事實上如果我們今天到陽明山去玩,到北海岸去走一走,我們也會說:「我觀看你指頭所造的天……你的名在全地何其美!」

  你怎麼知道那是上帝指頭所造的?那就是信仰的內容告訴你這是上帝造的,然後我靈就歌唱。當我看到陽明山的花,甚至是你們所插的花,我們都「我靈歡唱」,我們就很高興。我們知道這個花草、這些東西不是就這樣跑出來的;我們知道是上帝造的,而且是上帝給他兒女享受的。所以信仰的內容、這些信條,「我信上帝為我、為人、為我們造的這個世界,上帝好愛我們。」因為有這客觀的內容,就讓我那主觀的對主的信心就火熱起來。你越知道客觀的信條什麼,你主觀的信心就更堅定、更活潑。

  我們承認,有時候你在陽明山看花的時候,你主觀的信心會堅定。可是如果去的途中塞車塞得半死,或者跟我今天一樣,在半途計程車被撞了,我只好付了錢走下來,走了半天也沒有計程車,心情就沒有這麼好了。我們的信心容易被影響,當上帝應許我們的跟現實有衝突的時候,我們信心就會小。但有時候,感謝主,聖靈讓我們越挫越勇。我們當中有長輩,風濕關節炎越痛的時候,「主啊!我就更加仰望你。我不要灰心,我不要抱怨,我不要生氣。你有你的美意。」我們有這樣的學習。當然很多時候抱怨還是有的,不過我們的信心,客觀、主觀方面都有互相的關係。弟兄姊妹也可彼此之間幫助信心的不足。我們的信心可以彼此的幫助是因為聖靈的工作。信心讓我們能活得更積極、更好。

我們因著信,得著上帝美好的稱讚

  第2節,「古人在這個信上」,不管客觀的信條或主觀的信心,他都「得了美好的證據」,這「美好的證據」也許不是很好的翻譯。古人,是指以前有信心的先聖先賢。其實先聖先賢有一天也會用在我們身上,每一個信徒都是其中之一,我們每一個人離開這個世界後都算古人了,而我們在信仰上得了美好的「證據」──意思是「稱讚」──我們每一個人在信仰上得了上帝美好的稱讚。

  你說:「真是不好意思,我在這個教會信了四十年,起碼前三十年聚會不勤,常常沒來聚會。也許我是到第四十幾年之後才開始比較更新了。」或者是說:「我在教會四十年了。剛剛受洗時,就是國中、國小,甚至幼稚園的時候,我每個禮拜都來,後來功課忙了就慢慢不來了。唉,我沒有得到很美好的稱讚,我自己都很不好意思。」

  剛剛我講的跟客觀的內容和主觀的態度又不太一樣,那個信仰是表現在生活中,包括你每個禮拜的崇拜,包括平常的十一奉獻,那都是信仰的見證。不過我們就把它們放在一起講。

  這個一次交付聖徒的「信」(猶大書的話),不管是從舊約或是新約,不管是剛信主的或是信主很久的,我們都在一個「信」裡面。那個「信」,從某一個角度來看是空的。

  若是講信心是空的,意思不是說是假的、錯的,而是我們沒有什麼可誇的。如果說我們的信是豐豐富富的,那就不是指一種信自己的信心,而是我們信的神是豐富的,我們信的神的作為是豐富的,我們信的神的應許是奇妙的。我們越是看到我們信的神是如此的豐富,我們就越能看到自己裡面的一無所有,這才是正確的。所以不要把自己的信心講成武功很高強一樣,「我的信心有80年功力,一巴掌可以把人給打死的。」當耶穌說你們要有信心像芥菜種一樣,就可以把山丟到海裡面,意思就是說我們的信心是渺小的,幾乎沒有;就是因為沒有,我們才拼命地依靠上帝。

  所以,信心不會叫你狂妄、驕傲的。越有信心就是越看自己是不行的,但神是偉大的。我們正確的信就是神有一切的豐富跟美好,而我們什麼都沒有。因我什麼都沒有,就使我更加去投靠他。所以聖經裡講到信心的時候,很喜歡用一些字眼來講,「饑渴慕義的人有福了」(太5:6),「口渴的人到我這裡來」,「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裡來」(太11:28)。信心若要表達我們這一面,就是「勞苦重擔」、「口渴」、「饑渴」,自己什麼東西都沒有,或者像是討飯的瞎子巴底買一樣,叫著「大衛的子孫耶穌啊!可憐我吧!」(可10:47)偉大的信心都是承認自己沒有,承認主的美好。所以「這信」是指我們所信的主多麼好,「這信」是我們若要信得好,就是我們什麼都沒有。

  當我們承認什麼都沒有、而依靠上帝的時候,那就是一個美好的證據,或者主就會稱讚我們。其實主要稱讚我們是不可能的,因為主是最高標準的。從創世記第1章開始,他稱讚的是他說自己:「嗯,這造得很好。」那我們有什麼好稱讚的?我們只是在犯罪、在破壞他的東西。但是他會稱讚我們,如果我們用信心支取他所做的事。教會都是非常美好的,「我們原是他的工作,在基督耶穌裡造成的」(弗2:10),我們很美好不是因為我們,是因為基督做得很好,上帝做得很好。你一旦覺得你很好、你自己在做什麼事情的時候,那就在破壞主的工作。我們唯有依靠上帝才做主的工作,「信神所差來的,這就是做神的工。」這是在約翰福音6:28-29,猶太人問耶穌:「我們當行什麼,才算做神的工呢?」耶穌回答說:信神所差來的,就是信他,這就是做神的工。我們有信心,我們就得了上帝美好的稱讚。上帝竟然會稱讚我們這些什麼事都做不好的人,因為我們有信心。我們就把他一切的美好吸取過來了。

我們因著信,知道這世界是神造的

  第3節,「我們因著信」,這就是在希伯來書不斷地出現的一個片語。我剛剛也說到因著信當然也是很好的說法,英文也是這樣翻譯的,不過我比較喜歡把它瞭解成「在信裡面」。我們不是只是把「信」當作是雨傘,需要用的時候打開來,不需要的時候就丟到一邊。我們是在「信」裡面,我們始終在這雨傘之下,我們始終在這信的保守之下,我們始終在這信的攏罩之下,我們始終在這個信心當中,不管是它保護我們或是我們在這種狀況中那積極的態度。

  11:3,「我們因著信」,這裡指的是一個單獨的事件,是每個基督徒都要有的,純粹是講一個信世界的創造是藉著神的話。後面講的每一個「因著信」都是指有信心的那個人,他在哪些事上所表現出來的信心。雖然講法跟後面的經節一樣,不過這裡是指我們因著信,在信心裡面就知道「諸世界,天上、地上一切所有的,是上帝所創造的」。這世界「是藉神話造成的」,這是現代或每一個時代,尤其是達爾文主義以後,我們需要知道的一件事情。

  我看到很多的基督徒科學家(尤其是這幾十年來,有一群在西方很好、很敬虔的科學家),他們喜歡講:「我們根據一些證據,根據一些最新科學的發展,我們知道這個世界一定是上帝造的。」不信主的科學家不敢講得這麼斬釘截鐵,他們會說:「這個世界是一個有智慧的設計者所設計的。」其實不管是哪一個說法,都是他們覺得有一些證據,才這樣說。我很佩服這些學者講的話,我也很佩服他們的勇氣、智慧,因為他們在西方說這些話幾乎是學術上的自殺,被人家笑死、罵死了。可是我自己看那些笑他們的人才是一點也不科學;他們態度很蠻橫、專斷、容易生氣,也不把別人講的道理看一看,就很輕易地把別人甩在一邊。甚至我碰到一些基督徒也是這樣子。我佩服他們,可是我覺得這些科學家有一個地方是錯的。

  根據希伯來書說,這個世界是上帝的話造的,這裡有好多的含意。包括:這個世界原來是不存在的。世界不是永存的。不信的人,像亞里斯多得會說世界是永存的,因為亞里斯多得沒有辦法接受創造的教義。那麼這世界從哪裡來的?「這個世界永遠都存在,只是它變化了。物質和這個世界永遠都存在,但沒有一個創造者。」亞里斯多得這樣講。那麼,我們東方宗教會怎麼講?這世界就是不斷地在輪迴,其實意思還是說世界是永存的,沒有一個創造主,它就是在那裡。那永遠之前到底是從哪裡來的?不信主的科學家都不會回答這個問題,因為沒有辦法回答。若真想要回答就要用宗教來回答,就是不斷地變化、循環。這種世界觀在西方世界、基督教慢慢微的時候越來越多了。這輪迴的觀念基本上從印度來的,沒有一個開始,也沒有一結束,就是不斷地輪迴。

  我們基督教沒有這種想法,我們從創世記就有講到:這個世界原來沒有。世界上並不是只有看得見的星星、月亮、太陽,還有很多的能力(power)是看不見的。不管看的見的、看不見的,一概都是神造的。從創世記裡我們知道,「神說:要有什麼,就有了什麼」,這是很奇妙的。當然有人說:「你們講神說要有什麼,它就有了,這太奇妙、太荒唐了。」那我就會說:「你說永遠就有的,那也是很荒唐、很奇妙的。」到底是怎麼永遠就有?什麼又是永遠?你怎麼知道呢?這同樣不是科學的東西。

  不過,不管怎麼樣,不信主的人他們不相信世界原來不存在,是上帝造出來的,後來又墮落了,後來又被上帝更新;就是彼得後書講的,在那大火裡面有一個徹底的更新。這些我們都是根據神的話知道的。世界不僅是原來不存在,後來存在,而且它的存在是藉著神的話造的,而且神造的都甚好。我們因著創造的教義,生活非常的積極。沒有創造的教義,這個世界的來去你根本都不知道什麼意義。

  我們從創世記裡神的話知道,這個世界是藉著神的話來造的,它自己不能獨立存在。不僅是藉著神的話造的,而且是藉著神的話而繼續存在的。這是希伯來書1:3講的,「常用他權能的命令托住萬有。」神不僅造了這個世界,而且還托住了這個世界。你不僅生了這個孩子,而且還養了這個孩子;你不僅養了這個孩子,還教了這個孩子;不但你教了這個孩子,你還管了這個孩子;你不但管了這個孩子,你還懲罰了、還拯救了這個孩子。上帝是慈愛的上帝,他不是只是創造以後就不管了。他創造以後,對每一個人、每一件事,連你的每一根頭髮上帝都看顧。如果我們當中有學生物的,你把頭髮拿去分析一下,實在太奇妙了。這個世界沒有一個東西不奇妙。

  詩篇111:2,「耶和華的作為本為大;凡喜愛的都必考察。」神的創造很奇妙,我們在信心裡面、在上帝的恩典裡面、在上帝的啟示裡面,我們才知道世界是神造的。我們不是憑著自己的推論而知道的。我們並不是憑著夠多的證據才知道的。雖然自己的推論、證據也很重要,但是如果不是先有上帝的話,這些推論、證據對於不信主的人一點用都沒有,甚至包括神蹟奇事。

  你看看在曠野的以色列人。或者你看看耶穌在眾人面前叫拉撒路出來,拉撒路就出來了。你看約翰福音講猶太人的反應是什麼?猶太人的反應是要把拉撒路也殺掉,他們沒有信耶穌。不要以為看到神蹟就會信耶穌,不要以為「我觀看你指頭所造的天,並你所陳設的月亮星宿,便說:人算什麼,你竟顧念他?世人算什麼,你竟眷顧他?」(詩8:3-4)不信主的人不會說這樣的話的。不信主的人到陽明山去不會說:「感謝上帝對我們真好!」他最多會說:「國家公園對我們真好,修了這麼多的步道。」當然我們也會說這句話,因為我們感謝上帝不是不感謝上帝所使用的工具,即便是政府或其它,我們也感謝。但是我們感謝的原因都是因為上帝的啟示。而世人如果要有一個正面的反應,他們到陽明山,不能因為感謝上帝而感謝政府。對不起,說得難聽一點,那也不是他的信仰推得出來的。不信上帝的人不會感謝上帝,但有時候上帝也給他們一般的恩典,叫他們感謝父母、感謝政府……。

  人要是遠離上帝,就像羅馬書講的,「他們雖然知道神,卻不當作神榮耀他,也不感謝他。」(羅1:21)也像保羅在提摩太後書3:1-5講的,就是人「……無親情,不解怨……不愛神,有敬虔的外貌,卻背了敬虔的實意;」不要遠離上帝。遠離上帝,我們的信心也會越來越不好。

  我們親近上帝,我們看到這個世界是他的慈愛、有能力的話所造的,我們就知道11:3,「這樣,所看見的,並不是從顯然之物造出來的。」我們看到的一切,是原來不存在的,是上帝說要有,就有的。這對我們來講很奇妙,我們很感謝,很讚美。這是從世界的有開始,你就要有信心。

人因著信,所獻的祭必得神的喜悅

  接下來講到人的作為,從亞伯開始講起。11:4a,「亞伯因著信,獻祭與神」,或者我們用剛剛所講的,亞伯在信心中,他因著神的恩典活在信心裡,他生活是有信心的,他在信心中獻祭與神。當然他是憑著信心獻祭的,但是我們在創世記也看到,我們在這裡也看到,他不是在獻祭的時候才有信心的,他應該是在任何一個時候都有信心的。如果你要在獻祭的時候蒙上帝喜悅,你就要在獻祭以外的時候有信心得上帝的喜悅。我們今天在這裡主日敬拜主要很喜悅,我們並不是敬拜開始的時候才說,「喔,主啊,我們現在開始要好好的敬拜你,從現在開始求你喜悅。」應該是在昨天,或是周間在敬拜團的練習時,我們就要得神的喜悅了。我們不能把討主喜悅的時間分割,就如同作丈夫的,你要討老婆喜歡,不能只有那個時候討他喜歡,你不能只有帶他去SOGO時討她喜歡,以後分期付款的時候都要讓太太很喜歡的,都要因著大方而討她喜歡。我要說的是亞伯因著信,在信心中獻祭。可是你如果是在信心中獻祭,你在獻祭的其它的時間一定也是活在信心中討主的喜悅。

  「亞伯因著信,獻祭與神,比該隱所獻的更美。」我們應該知道一件事情(雖然有時候解經家在這個事上也是犯同樣的錯誤):你奉獻給神,不是因為你獻的東西決定上帝喜不喜歡。上帝比較喜歡鑽石,不喜歡玻璃?上帝比較喜歡你奉獻一千元鈔票,不喜歡你奉獻兩個小錢?你知道耶穌講的剛好相反。耶穌說:「我實在告訴你們,這窮寡婦投入庫裡的,比眾人所投的更多。」(可12:43)神不是因為你獻的東西,神是因為你是不是在信心裡獻的而喜悅或不喜悅。亞伯在信心裡面獻祭給神,這比該隱獻的更美,然後就得著稱義的見證,就是神指著他的禮物做的見證。神喜悅他的禮物,神稱他的禮物是義的,是好的。

  我也看到很多解經書說,這亞伯獻的既是更好的,就得了稱義的見證。這個稱義不是因信稱義;這個稱義是因為亞伯做得好。其實我還是覺:因信稱義,不管是希伯來書,或者保羅,或者雅各講的,信心和稱義基本上都是一樣的──信心都是因著聖靈、我們認識了上帝和上帝奇妙的作為,讓我們的生活有一種非常美好的態度。不管是希伯來書或是保羅都是這樣講:稱義也都是上帝的喜悅,上帝說這都是好的。所以說不管是上帝的創造,或是上帝所創造的我們憑著信心所做的事情都叫上帝很喜悅。

  亞伯有信心獻給上帝,比該隱所獻的更美;於是,有很多人講上帝喜歡葷的,素的他不大喜歡。有人說上帝喜歡畜牧文化(就是牛羊),不喜歡農業文化(就是素的東西)。這些講法都不合理,因為上帝從沒有說比較喜歡牛羊或畜牧文化。若照這樣來講,今天我們基督徒豈不是都要回去做牧羊的工作嗎?已經沒有這樣的工作了。事實上很多時候,這牧羊的工作不是上帝很喜悅的工作。在這畜牧文化裡,很多牧羊的牛仔(cowboy)彼此爭鬥;就算是亞伯拉罕時,也常有牧人之間很殘忍的傷害。

  所有的文明都有它的罪惡,也都可以被上帝使用。你不能說農業文化比較好,或是畜牧文化比較好,或者是商業文化比較好。基督徒尤其不要說,以前舊的文化比較好,現在這種工業都只會製造污染,或商業只會製造人心的污染。每一個行業裡面都有污染;每一個行業裡面也都可以被主使用。

  路加福音16:9,「我又告訴你們,要藉著那不義的錢財結交朋友,到了錢財無用的時候,他們可以接你們到永存的帳幕裡去。」這句話不好懂,其實也很好懂。不好懂,就是什麼是「藉著那不義的錢財結交朋友」;很好懂,就是我們在這個罪惡的世界,神沒有叫我們離開這個世界。各行各業、各樣的工作,或者是退休的生活,都可以榮耀上帝。所以亞伯因信獻的祭,不是指耶和華比較喜歡吃羊肉,也不是該隱獻的祭耶和華不喜歡吃。

  那麼,亞伯「因此便得了稱義的見證,就是神指著他的禮物作見證」,我們在創世記第4章裡,其實不太能看得到神的見證。聖經裡只有講,亞伯獻了祭以後,耶和華看中了亞伯和他的祭物,看不中該隱和他的貢物(祭物)。我們不知道甚麼叫做「看不上」,我們能夠猜的大概是亞伯獻祭的時候,耶和華來點火,把那個祭燒掉了。我們只能這樣猜,包括後來的以利亞跟巴力的先知鬥誰的神是真神,那降火顯應的神,就是真神。

  上帝喜歡亞伯的祭,我們也只能說大概就是上帝把那祭物吃掉了,但是上帝吃祭物的方式,我們能瞭解的就是上帝用一把火把它燒掉了。大概上帝看重亞伯的貢物,就是把他的貢物燒掉了。大概上帝沒有看重該隱的貢物,就是該隱的貢物沒有被燒掉,然後就跟我們請人家吃飯時,人家不來赴宴,或者請人家吃飯,人家一口都不夾,你做主人不是很沒面子嗎?「請吃一點」,「不,我吃得很飽了」。可能該隱的獻祭上帝都不點火,大概就是這種表達。然後把亞伯的祭物燒得很徹底,燒得很香。這大概是這裡講到的「得了稱義的見證」,神指著他的禮物作的見證。

  那麼我們怎麼能夠說亞伯的見證是「因著信」呢?這個我們也只能推論或猜測了。這也要你自己想一下我們做的每一件事。你為什麼要做長老?為什麼要做執事?或者我們講較短的服事。你為什麼要做愛筵?你為什麼要參加今天晚上的特會?你為什麼要做這些事情?我們必須是心被恩感來做比較好,或說應該是基督的愛激勵我來做。這我自己也要去想,為什麼我要來這裡講道?當然是因為你們約我。當然我也可以講因為你們的講員費給得很好,所以我就來了。你可以因為很多的原因,像我以前小時候為什麼去教會,我可以直接跟你講我的理由,就是那時教堂裡面有一個乒乓桌,我那時迷上乒乓球了,所以每次去教會就是打乒乓球。有人去是因為要追女朋友的,有人是去學英文。我們更小的時候,我們的父母是去領麵粉的。這些都沒有什麼不好,這些都可以是我們信耶穌的媒介。只是這媒介,你不要信了耶穌十年還是為了打乒乓球,那就不好意思了;你不要信了十年還是只為了領麵粉,如果你真的家境不好,那當然也是可以。

  我們信主要有一個態度:我不為別的東西,我是因為主是真的愛我,基督的愛激勵我。所以到後來,沒有乒乓球了,沒有英文學的,什麼都沒有了,甚至信耶穌要被殺頭,我還是要信;因為,這是真的,這是美好的。希望我們每個人都是這樣。

  該隱為什麼要獻祭?我們也可以猜,我們在3:18,神對亞當講過,「地必給你長出荊棘和蒺藜來;你也要吃田間的菜蔬。你必汗流滿面才得糊口」,那時候是很辛苦的,比現在還要辛苦。現在的土地,在挪亞洪水之後,比亞當、夏娃被逐出伊甸園那時候要好太多了。該隱那時候做農夫得很辛苦的耕種(我只能猜,因為聖經裡沒有講,我們希望也能推斷得正確),在每天汗流滿面、血流滿手、淚流滿臉的時候,他一定會想要改善一下生活。可能他對上帝也有一些認識,因為那時候上帝有跟該隱講話,只是那時候該隱對上帝的認識跟魔鬼對上帝的認識差不多。這就是雅各書2:19講的,你信神,「你信的不錯;魔鬼也信,卻是戰驚」,就是魔鬼信上帝,認識上帝,但不認識、不相信上帝是慈愛的。

  各位,你相不相信?認不認識?這是很重要的。很多基督徒說:「我不覺得上帝是慈愛的。」「康牧師,我感覺不到上帝愛我。」如果是這樣,你的信心就真的跟魔鬼一樣。「他存不存在?」「存在」;「他有沒有創造世界?」「有」;「他好不好?」「不好。」我覺得該隱對上帝的認識也是這樣。你若不是憑著上帝的啟示,不是憑著耶穌,你就不會覺得上帝是慈愛的。你憑著感覺,憑著環境,你就不覺得上帝是慈愛的。我們行事為人不能憑感覺,不能看環境,「因我們行事為人是憑著信心,不是憑著眼見」(林後5:7)。不是不看,因為我們活在當中,只是那不能決定我們的信心,我們反而要要用信心勝過。

  該隱用他的感覺,每天荊棘蒺藜,每天被荊棘刺得滿手都是血。農夫很辛苦,每天汗流滿面,可能也淚流滿臉的說,「生活怎麼這麼艱難?上帝啊,我好辛苦喔。」這是上帝的咒詛,神為了人咒詛了土地。這是第3章講的,神對亞當講,亞當一定也有跟他的兒子講,「因為地為了我們的緣故受了咒詛,我們要終身勞苦才能從地裡得吃的。」我們今天還是一樣,當然我們今天幸福多了,我們不必終身勞苦就可以從地裡得吃的。但是我們還是要終身勞苦,以前是為了要有吃的勞苦,現在是為了把吃過多的膽固醇消耗掉而勞苦。你看你每天飯後要吃多少顆藥,這本來是不需要吃的,就是因為我們吃太多東西了,才要吃那些藥。 

  可能你也會這樣想。你兒子讀書讀得太辛苦了,而且他不聰明,但他很用功,每天讀到兩、三點鐘,但他成績還是很差。你希望他成績好一點,畢業能夠找到好一點的工作,你會想什麼辦法?我不是鼓勵你這樣,但你可能會這樣想,「我們要賄賂老師,送一點禮物。」該隱的生活實在是太辛苦了,我想他就想獻祭來賄賂上帝,「上帝啊,你真的像一個流氓一樣,凶的不得了。所以我就獻一點東西。」你要知道,該隱是第一個獻祭的人,比亞伯還要早,但他是因為憤怒、恐懼、害怕。這點在中國歷史上,全世界都一樣,我看過一些小說也是這樣,一個小職員生活很辛苦,也只好在過年過節送禮給長官,希望長官能升他的官。我覺得該隱是這樣的心來奉獻的。如果你說「康牧師,你這樣講不對。」那我請問你那是什麼原因?

  亞當沒有獻祭過,亞伯也沒有,那該隱為什麼會獻?我只能這樣推測該隱的想法:「生活這麼苦,我就把我受苦所得的拿一點給上帝,希望上帝能夠對我好一點。」如果我們是帶著這樣的心來服事,我勸你不要服事,這是惹上帝憤怒的。如果我們帶著這種心對任何人,包括對妳的父母,「老爸,老媽,我要對你們好一點,要不然你們天天打我。」如果有一個人真流氓,你讓他知道你覺得他是流氓,那你會很慘的。

  你說:「那要怎麼辦呢?」那時候生活環境的確是很苦。跟現在一樣,現在我們生活也很苦,要怎麼辦?生活中,上帝也給我們「以艱難當餅吃,以困苦當水喝」(參賽30:20)。你還是要因為耶穌,心裡對上帝是心悅誠服、感恩的。我們的敬拜讚美、十一奉獻、事奉,包括服事人,要像服事主一樣,都應該是出自信心。在信心裡獻祭,也就是我們的獻祭,不管流了多少血,多少淚,多少汗,我們是感恩的,因為我們不配得到好處。這除非是聖靈,除非你有信心。

  該隱的獻祭,只可能解釋成他實在是太辛苦了,想要用一點土產來賄絡上帝,上帝當然不接受這種嗟來食。亞伯的生活一樣是艱難的,那時候到處也都是荊棘和蒺藜,很難生活,很難牧養。恰好在人類的歷史上我知道有另一批人,也是像亞伯一樣這樣蒙福的,而結果也比亞伯好像更好,那就是我們比較熟悉的美國的開國。那一群清教徒,或那隨著May Flower到美國(新英格蘭)去開拓的人,那個生活,那個冬天比該隱還苦,死這這麼多人。勉勉強強有一點收成,他們就感謝(就是感恩節的開始),謝謝上帝讓他們在這麼艱難的環境中能夠有吃的,在這麼艱難的環境中能夠跟當地的印地安人有很好的相處。所以,你有信心就可以勝過環境。

  美國的第一個感恩節那很可憐,那死亡人數之多,比該隱還難。但他們跟亞伯一樣,把頭生的和羊的脂油,充滿了歡喜、快樂的心、還有滿滿的信心獻給上帝。不是自己有多少能力,而是看到上帝的恩典很豐富。當亞伯或是美國的清教徒把感恩獻給上帝的時候,神當然看重。「上帝,我感謝你。你讓我到這個地方可以敬拜,你讓我們能夠活下去。我們那麼多人死了,但那死掉的人到主那裡好得無比。活的人你讓我們能繼續活下去來敬拜你。」或生或死,都好。一個基督徒在信心裡,真是很有福氣的。

  你天天是對上帝充滿抱怨、恨惡的,卻又害怕的不得了,「如果我不敬拜你,你會讓我明天更辛苦。碰到這麼壞的上帝很倒楣,躲也躲不掉,下輩子不要信他。」這樣上帝會看重你的祭物嗎?然後後面你也可以看得到,該隱當然不能討主的喜悅,當神沒有收納他的祭物時,該隱就大大的發怒,變了臉色。我都覺得我以前的服事常常像該隱,服事的時候心不甘、情不願,然後服事又沒有得很多的稱讚,就更心不甘、情不願,大大發怒。我的同工沒有像亞伯一樣被打死,算是不錯了。

  各位懂了嗎?兩個祭物,不是素的和葷的比較,不是因為農業文明和畜牧文明的比較,而是一個有信心、一個沒有信心。而且,你看亞伯的奉獻結果還不是好的結果。他奉獻的結果是被該隱打死了。

  11:4b,「他雖然死了,卻因這信,仍舊說話。」也就是神對亞伯作的見證所說的話。當然對於該隱也續續說話,見證該隱是得罪上帝的人。我們希望都是被主見證是屬他的。

  我們低頭禱告。天父我們謝謝你的恩典和慈愛。求主憐憫我們,求主讓我們有信、活在信裡面,使我們能夠把你的應許實現,使我們在還沒有得到的時候,心裡有那確據。主啊,我們願在這信上得到你美好的稱讚,我們在這信上獻上的禮物得到稱義的見證。我們願你指著我們的禮物作見證。我們不希望死亡,但若是死了,讓我們能夠因著信心仍舊說話,不斷地對歷世歷代的人傳講、述說上帝的美好。奉耶穌的名禱告。阿們!


 
文字PDF /      講道MP3 / 
發佈者來自/68.194.187.194

前一篇     後一篇     修改     回"公佈欄"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