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講道系列

前一篇     後一篇     修改     回"公佈欄"

標題 / 121216 什麼是教會?(2)        編號 /  832
發佈者 /  康來昌       發佈時間 /  Tue Jan 4 04:28:12 2022
文字PDF /      講道MP3 / 
什麼是教會?(2)

什麼是教會?2
教會施行聖禮是有意義的(續)

  教會必須是傳講神的道,是施行聖禮的。

  聖禮是恩典的象徵和印記(英文是sign 和seal),那印記的意思就是一個保證。你藉著這東西保證你得到了恩典。這很偉大,像剛才講到的洗禮、聖餐,藉著這東西讓你在神給你的祝福當中。洗禮,讓你藉著洗禮能夠進入基督的身體;聖餐,讓你藉著聖餐能夠領受基督的身體,這是個保證。但這保證seal同時又是個象徵sign,的確我們吃喝的餅杯不等於我們吃了耶穌肉、血,但的確象徵我們得到了基督的肉和血,而在基督裡面。

  再舉點例子,看看是否能講清楚一點。在生活中很多東西是象徵、徵兆、記號,譬如紅綠燈,紅燈一亮就是個徵兆、記號,意思是不要走,綠燈一亮的意思就是可以走。生活中還有很多記號,如果有外人來到那地方不懂那裡的文字,就用些記號來表達,讓你看到那記號就知道是什麼意思。譬如包裹上貼個缺了一腳的玻璃杯的記號,就代表裡面是易碎品,上面貼了個雨傘,就代表裡面的東西是易潮的,要小心不要淋到雨。記得我小時候看到且記得很清楚的一個記號就是一個骷髏頭,下面有兩根交叉的骨頭,代表是有毒物、危險。

  聖禮是恩典的記號。我們基督教只相信兩個聖禮,一個是聖餐,一個是洗禮,只有兩個這樣的記號。

 洗禮的意義(續)

  洗禮的印記,『水』的象徵:死亡,悔改,復活,洗淨(潔淨)

  我們也來看看洗禮的印記(sign),就是水。你看到那水,要想到那水的意思是什麼。水一個意思是解渴,但你看到洗禮應該不會想到是可以喝很多水解渴。羅馬書第6章保羅說,「我們受洗歸入基督的死,是叫我們一舉一動有新生的樣式」,洗禮或浸禮,浸在水裡,象徵著一件事就是死亡。

  這裡面又包括表示痛悔前非、從前種種譬如昨日死,我的舊我都已經死了。所以洗禮(或浸禮或點水禮)是表示我以前的人死了。所以每次有人受浸時你都該有些悲哀的表現,因為這人死掉了。

  但通常在洗禮時我們不是悲哀,是有很快樂的表現,因為這人不只是死了,還有個完全相反的sign,就是復活了。你雖然下到水裡,後來又從裡面出來,表示「受洗歸入祂的死,叫我們一舉一動有新生的樣式」,從水裡出來時是個新造的人。這就是浸禮的意思。

  Baptism是翻洗禮、還是浸禮?浸信會是堅持翻浸,但洗禮也沒有翻錯,事實上可能更對。你記得施洗約翰對眾人講過,「我是用水給你們施洗,但我以後來的比我更大,祂要用聖靈和火給你們施洗」,然後在上下文講,「你們這些毒蛇的種類,不要想逃掉將來的審判,你們要結出果子來與悔改的心相稱」,所以那洗禮又表示真的是悔改、信靠主,使我們的罪在這洗禮裡象徵性的被除掉了。

  所以洗禮洗去罪,雖然那水不能洗去罪,但它象徵性的洗去了罪,這是對的。每個受洗的人(不管是點水禮或浸禮)一方面有死,一方面有復活的意思,包括立志與主同死、立志與主同活,另外也有領受主的恩典我們被洗乾淨的意思。

 聖餐的意義:

  當然這都是象徵性的,但像剛才說了的,也不是只有象徵。

  聖禮不是只有象徵,也是一個印記、保證、確據。加爾文在解釋聖餐時說(你說他解釋得好也好,說他解釋得比較圓滑也好):「不論那餅、杯到底是不是真的變成耶穌的身體,但那餅、杯保證我們有分於耶穌的身體和與神所立的約」。就實質上我們在吃喝這餅杯時,帶著信心,就保證我們的確得到了耶穌的身體、血。加爾文這樣的界是就避開了那餅、杯是不是真的變成耶穌的肉、血那難解的部分,他就說保證一定是這樣。這是個很好的解釋。

  不重複施洗的理由

  我們講到洗禮和聖餐的事情時,是在強調恩典的絕對,同樣也在強調神的恩典在罪人身上的絕對和奇妙,所以我們不替人重洗。你不必說你以前不懂,糊里糊塗受洗,因為你現在也不夠懂。我們不替人重洗還有個很偉大的理由,但很遺憾現在天主教都不大做得到的,我覺得我們基督教可以做得到,但當然我們不以此自誇,就是我們不替人重洗,是因為相信上帝的教會在任何一個奉主名聚會、施行聖禮的地方都是真實的。

  對,教會裡面有很多罪惡、假基督徒、沒有得救的人,從上到下都有,但主在麥子、稗子的比喻裡也沒有叫我們分,或者說我們也不能絕對的分,相對的還是要分,但我們在不替別人重新施洗時是有個非常好的態度,就是雖然這人現在離開了原來的教會,但我們承認你原來的教會也是主的教會,只不過現在可能因為一些原因你就不去那裡,但我不替你重新施洗,因為我承認你原來的教會也是主的教會,你在那裡受的洗是有效的。所以我們不替人重新施洗,不僅是把神的恩典看為至大,而且是對神所設立的別的教會的尊重和承認。

  洗禮和領聖餐有條件嗎?聖經裡,受洗禮寬,領聖餐嚴

  現在華人教會有些現象,我都能理解,也照著做,但在說的時候我會說根據聖經、神學是怎麼樣,但現在實際教會的情形,我也很希望照著實際出發,我不能指望每個華人教會都對神學或聖經有非常充分的理解,我也沒有充分的理解,我們的救恩和豐富不是建立在知識上,雖然知識是很寶貴的。現在華人教會在這兩個聖禮上有個可能跟聖經和教會傳統相反的作法,我們的作法就是洗禮很嚴格,通常要上十幾、廿堂課,可能還要被觀察一年,你的行為要很好才能受洗。而聖餐非常寬大。

  各位,你們領聖餐曾經碰到過任何困難嗎?有任何人在領聖餐前要被問些問題,回答對了才能領?應該沒有,我們今天領聖餐是容易得不得了,沒有任何攔阻,包括小孩子若抓一片吃,也沒有人去管他。有些教會是受洗了的人才可以領聖餐,也有教會是說信了耶穌才可以領,沒有信耶穌就不可以領,連受洗都不是個條件,只要信就可以。還有些教會根本沒有限制、要求,誰都歡迎來領。

  但從一個角度來講,聖經好像剛好相反。聖經的作法,反而有點像聚會所的,就是洗禮寬大得不得了,聖餐嚴格得不得了。教會歷史上也很長一段時間是這樣做的(包括改革宗)。洗禮寬大得不得了,特別是嬰兒洗,根本沒有任何條件,甚至你還沒信,爸媽帶你來就受洗。聖餐嚴格得不得了,根據哥林多前書第11章,聖餐嚴重到一個地步,保羅需要這樣警告。不是說受洗了就可以領聖餐,不是說你是基督徒就可以領聖餐,領聖餐以前你要先自省,如果你現在的狀況不能領,你就不要領,「人應當自己省察,然後吃這餅、喝這杯。因為人吃喝,若不分辨是主的身體,就是吃喝自己的罪了。」(林前11:28-29)如果你是不配吃的時候吃了,你會生病、死亡。聖餐為了保護你的性命,每一個領的人要非常小心,要自省。

  在清教徒裡有這樣的故事,包括美國可能近代最偉大的一位神學家、佈道家、奮興家、哲學家愛德華滋(Jonathan Edwards),他就是為這問題被教會趕走。他就是覺得教會有些青年人的行為不太好,不宜領聖餐,但那些人是教會裡的大佬。所以,愛德華滋這位讓整個美國第一次大復興的人,就被自己教會趕走。那時候的人也很有風度,教會解聘他以後一直找不到牧師,就仍請他擔任教會牧師,他也就繼續作了一年半載。

  其實這兩個是一樣的,不管是洗禮或聖餐,都強調這是主的恩典。只是聖餐就是我這幾天一直在講的信仰的落實,因為聖經是這樣講,「無論何人,不按理吃主的餅,喝主的杯,就是干犯主的身、主的血了」,任何人不配 (do not deserve)吃主的餅的,這人要小心,他就是干犯主的身、主的血,他會死的。今天我們大概不會想到吃了那一點餅、葡萄汁會死掉。

   聖禮是恩典的象徵、恩典的保證、恩典的媒介

  保羅說這話又把一個華人教會需要有的觀念表達出來,是負面的。正面的就是聖禮是恩典的象徵和保證,要再講還有第三個就是恩典的媒介,恩典藉著這傳遞。我們通常講神給的恩典就是聖靈加給我們的,聖靈藉著我們聽道讓我們得到什麼,或聖靈藉著有人按手禱告我們得醫治等等,恩典總是藉著聖靈,藉著神的道,但很奇妙的,所以我們不輕看物體、物質、時間、空間,因為上帝使用這些,包括使用愚蠢、錯誤的教會來傳達偉大的真理,聖禮就是這樣,藉著水、餅、杯,把上帝的恩典傳遞出來。你都是不配有那偉大的恩典,但你也要活出你配的樣式。

  小孩子雖然不能夠明白洗禮的意義,大人就算明白,我們之所以能夠受洗也是因為相信耶穌基督為我們死的事情。教會一直在變,所以我們也都需要去適應,看看要怎麼樣來做,包括教會在成長中也有它的問題,在減少中也有問題。人的教會總是有問題,人生中總有很多痛苦,不要怕這些事,也不要為這些事沮喪到絕望,我們就是信靠上帝,繼續知道主的愛。

  我們教會在成長中繼續看到一些很好的問題,包括如果我們現在開始有嬰兒洗,那些父母不是基督徒的十五歲以下的少年人,他想要信耶穌受洗,他應該上什麼樣的課?幾歲才給他施洗?我最近就做過這事,為一個九歲的孩子施洗。但這洗算什麼?嬰兒洗還是成人洗?是他懂了,上過課的那種成人洗?這些我以前都沒想過。我們教會有小朋友,父母帶他來受過嬰兒洗,他的同學也跟他來,看了很羨慕,然後就來參加兒童主日學,說要信耶穌,要受洗。我們過去沒有給八九歲的小孩上的課程,現在有了,感謝主,但我們要怎麼辦?後來我就跟有關同工講,他願意受洗我們就給他施洗,不過這算是嬰兒洗。我的意思是我們很多東西是摸石頭過河,摸不準的,不能說這是絕對的真理,有很多都是因時因地制宜的,但既然至出一個規矩,我們也盡量就順服這規矩,因為要改的話,尤其教會的法規不要隨便改的,可以改也應該改,但不是隨便改的。即使是八九歲,甚至十二歲的,他受過堅振式,願意承認基督是救主了,很多西方比較保守改革宗教會好像還是要到十五六歲才能領聖餐,因為他要更能真實的反省自己。

  我提的這些都是跟平常華人教會比較沒有關係,可能你也覺得這不是我們教會的燃眉之急,我們現在就照樣施洗或聖餐,也很好,但我們遲早會碰到這些。我在教會就碰到一個姊妹,她沒上過神學,但就不知道她為什麼有這麼好的聖靈的提醒。我們教會的聖餐是一個月一次,她有一天跟我講,「我今天沒有領聖餐,我很難過我損失好大」,她會說沒有領聖餐是很大的損失,了不起。天主教徒甚至會覺得你領聖餐能叫你養顏美容、身體健康。這是迷信,我們不相信。

  但我剛已經講過,聖餐是恩典的媒介、記號、保證,這恩典包括我們對主有更多的愛,更認識主的愛,包括對我們的身體也有幫助,雖然這完全沒有任何科學根據,只有根據聖經。

   錯誤的心領聖餐可以是受禍

  負面的說,如果你在錯誤的心態下領聖餐,你會生病,甚至死亡。所以當這位姊妹說沒有領聖餐覺得她損失很多、很難過她損失了一個月的營養食品。我也為她難過,不過已經過了也沒以辦法,不過她不領聖餐的理由我很高興,她說,「因為今天我對神憤怒得不得了,我覺得我不能吃聖餐」。她大概只是看了哥林多前書11章的話,沒有看過聖餐的神學,她就知道她懷著那種心如果領聖餐是受禍,不是受益。聖靈在一個人心裡的工作是很奇妙的。

從哥林多書信來看教會

  現在我們從保羅對哥林多書信來看教會。我們已經講了教會的記號、教會的條件,花很多時間講了教會的聖禮,等一下我們也會看到教會的紀律或懲治。

 教會因高舉基督而聖潔

林前1:2,「寫信給在哥林多神的教會,就是在基督耶穌裡成聖、蒙召作聖徒的,以及所有在各處求告我主耶穌基督之名的人。基督是他們的主,也是我們的主。」

  這已經把剛才講的教會的記號裡「教會是聖的」講出來了,教會就是一群在基督裡成聖的人。在哥林多前、後書都可以看到哥林多教會有非常多罪惡,是非常不好的教會,包括淫亂,包括教義上有人否認復活,但保羅稱他們是神的教會、成聖、作聖徒的。這都表達出我們說「教會是聖的」那重點不是說我們現在就是聖的。我們現在不聖,就如同我們現在不義一樣。但「義」沒有逐漸越來越多的,因信稱義完全是耶穌一次的工作,而成聖是逐漸逐漸的,但你再怎麼聖,重要的是在基督耶穌裡,所以成聖不是說一個教會是聖潔的,當然他聖潔很好,但重點在於他是高舉基督、倚靠基督、高舉神的。

  另外,「所有在各處」,教會是多的,是看得到的。教會就是一群「求告我主耶穌基督之名的人」。教會是這群人,這群人求告耶穌基督的名。聖徒就是一群不斷以耶穌基督為他們的主、救主,也就是不斷求告神的人。若用今天的話來講也就是向耶穌禱告、憑著信心向耶穌禱告。也就是一個教會是屬神的聖徒的話,是禱告的,是向上帝祈求的。「基督是他們的主,也是我們的主。」教會就是高舉基督、高舉神的。

 教會的合一是有形、也無形

林前1:10,「弟兄們,我藉我們主耶穌基督的名勸你們都說一樣的話。你們中間也不可分黨,只要一心一意,彼此相合。」

  我們剛才也講「教會是一」,可以說教會是隱形的。教會的合一不是形式上的合一,也不是時間、空間裡可以看到的合一,耶穌說過,「求你叫他們合而為一,像我們合而為一一樣」。耶穌跟上帝的合一既在時間裡,也在永恆裡,是完美無缺,這是我們辦不到的,但因著聖靈的工作,我們完美無缺的跟從亞伯開始到主耶穌再來的每一個聖徒合而為一,那是無形的,但也是有形的,就是剛才講到的「在各處求告主名的人」,每個地方,當在哭泣、艱難時我們尋求主、呼求主,我們都是教會。

 在奉三位一體真神之名聚會的教會受的聖禮有效

  在第14節,保羅說:「我感謝神,除了基利司布並該猶以外,我沒有給你們一個人施洗」,17節,「基督差遣我,原不是為施洗,乃是為傳福音」。這裡保羅並不是說施洗不重要,只是他沒有做施洗的工作,他非常看重傳講上帝的話。這就進入到教會的條件,教會是傳講上帝話的,他是個傳講上帝話的。在各個地方傳講上帝話、有權威的施行聖禮,這都是教會。

  這一點我們基督徒就要停下來想想,可能你們不覺得是問題,但我覺得遲早應該是個問題。誰能施行聖禮?前面說了,聖禮的有效性不是因著施行聖禮的人多麼好,也不是領受聖禮的人多麼好,一切都是在於我們信靠順服上帝的權柄和恩典,我們都這樣說,但我們需要有聖禮,也還是需要有一些規矩。聖禮的有效,教會歷史上,包括奧古斯丁,講,你在相信三位一體的教會裡受過聖禮,那就是有效的。那麼什麼叫奉三位一體真神之名的教會?這就是我們今天有的問題。

  回到剛才講的,什麼是教會?有幾個人在一起查經是教會嗎?不,要有聖禮。那我們也有聖禮,請某姊妹烤一個餅,某弟兄去買個葡萄汁,我們就奉主的名分餅杯,這樣可不可以?各位,我覺得我沒辦法回答這問題,如果按著我的信仰、按著實際狀況來說,我一定會說可以,甚至我鼓勵你這樣做。你們要有洗禮、聖餐,但問題是如果沒有牧師,我覺得你們要設法盡可能在有牧師的教會裡。記得剛才講的教會的條件:一個是有主的話在傳講,這個不難達到,因為現在網路上也很方便聽到主的話。一個是要有聖禮,要領受主的身體、主的餅杯,我們可不可以自己來做?這我再次說,以我的個性,我自己對上帝的認識,我是願意、也很歡喜這樣做,所以如果你們團體這樣做,從我的個性來講我會很鼓勵,理由就是剛才說的。

  洗禮和聖餐都與耶穌的生和死有關

  當然,洗禮只有一次,不能重複;聖餐是要不斷重複。聖餐和洗禮有很多一樣也有不一樣的地方。一樣的就是都是恩典的媒介、印記、保證、象徵。不一樣的是洗禮只有一次,不重複;聖餐要不斷重複。有一樣的,洗禮和聖餐這兩個都跟生和死有關,與基督同死,同埋葬,同復活。聖餐記念基督的死以及祂的再來,這跟祂的死和復活有關。聖餐跟逾越節也有關係,逾越節也跟死有關係。聖餐跟逾越節餐有關係。

  洗禮跟割禮都有潔淨的意思

  洗禮跟割禮也有點像,割禮同樣是一輩子只有一次,如同洗禮只有一次,割禮跟死也有點象徵性的意思,也都有潔淨的意思,包括在歌羅西書講我們受這割禮好像除掉了污穢,就像洗禮好像除掉污穢一樣,是象徵性的,這是很寶貴的事。

  我們很希望任何一個教會常常舉行洗禮,我是感謝主,現在信友堂洗禮越來越多,因為很多人得救,所以我們本來一年一次,後來一年兩次,現在一年三、四次。我出來前教會的洗禮有八十三個人,非常感謝主。我希望每個教會都能越來越多洗禮。這實在不稀奇,你看五旬節時,一下子就三千人受洗,我們希望聖靈在工作,不是為了自己的成就感,而是希望人能得救。我們現在當然就實際出發,常常三年一次洗禮都還沒有一個人要受洗。

 教會的維繫:認罪(告解)、聖餐(望彌撒)

  另外聖餐呢?這也是加爾文、路德常說的,天主教徒也常做的。天主教一直能維繫到今天這兩千年來,你有沒有一點稀奇?你看天主教很迷信,也不講道,也不查經,他怎麼能維繫下來?有兩個東西讓天主教一直維繫下來,我也覺得很寶貴:

  一個就是告解,人會到神父那裡告解,告解就是認罪,我覺得這很寶貴。我們今天基督徒不告解,但路德、加爾文也說我們彼此認罪是好事,這讓我們心靈淨化,是很好的事。天主教能一直維繫下來,告解讓廣大的信徒能得到平安,這是一個原因。

  另外一個就是彌撒,彌撒就是聖餐。這類的小說、故事太多,一個很悖逆的天主教作家格雷厄姆・格林(Graham Greene)就寫過有位妻子懷疑丈夫通姦,但丈夫是個很虔誠的天主教徒,她要他先生承認這件事,就逼他去領聖餐,也就是逼他去望彌撒。Greene寫的那段對這人心裡的掙扎的描述實在太動人,他一直拒絕領聖餐,不敢領,因為他的確有淫亂。有淫亂為什麼不敢領聖餐?就像剛才講的,當你帶著罪惡領的話,就是吃喝自己的罪。而且如果你在領聖體時不承認自己的罪,不求主赦免,你不是在真理中。

(Sorry,聲音檔中斷)

教會的紀律或懲治


 
文字PDF /      講道MP3 / 
發佈者來自/127.0.0.1

前一篇     後一篇     修改     回"公佈欄"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