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講道系列

前一篇     後一篇     修改     回"公佈欄"

標題 / 130902 悲慘世界的正義與慈悲(下)        編號 /  975
發佈者 /  康來昌       發佈時間 /  Thu Dec 30 03:46:23 2021
文字PDF /      講道MP3 / 

悲慘世界的正義與慈悲(下)



《悲慘世界》裡面不合聖經的觀點

 弱勢團體的錯誤都是強勢者造成的


  繼續來講《悲慘世界》裡面的正義與慈悲。在《悲慘世界》裡面,雨果藉著主教的口,認為弱勢團體他們的錯誤都是強勢造成的。那這我們也可以在歷史文化裡面常常發生這樣的事情,反正一個人有錢、有權、有勢,常常就是壞蛋。這其實我們不管看歷史課本,或者我們看現實社會裡面,我們覺得有很多的官並不是壞官,是蠻好的官!不必一想到是官、是總統就一定是壞的。而且也不必想到是因為他是我不喜歡的,他都壞;因為他是我喜歡的,所以他都好。這種我們需要避免。

  聖經裡面在講到要關愛弱勢,那個經文非常多。但是聖經裡面也有講到,在利未記19:15、申命記1:17裡也有講到,在審判的時候,「不可以偏護窮人」,「不可看人的外貌」;就是要公平,而不是偏愛、偏待哪一方面。

 社會問題都因社會制度造成

  雨果覺得社會上的問題都是社會制度造成的,這跟聖經講的也不一樣。社會制度是會有問題,法律是會有問題,但是最基本的問題是在每個人的罪。我們有原罪,因此也是現在社會比較少強調、聖經非常強調就是責任-每個人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不能只說這是基因造成的,不能只說這是環境造成的,不能把成功和失敗都歸給基因和環境。就如同加爾文,越強調上帝的預定和權能,就越強調神對我們人的賞罰都是公平的,因為我們的賞罰、做對做錯都有責任。

 擅揚理想主義、人道主義

  在《悲慘世界》裡面,雨果也藉著主教的話常常講,罪犯其實就應該被看做病人,監獄應該被醫院來取代。其實這也是包括中國的勞改營希望做到的,結果產生的不是把犯人醫好了,反而是造成更多的不幸。就是當這些理想主義、人道主義者,的確想要改善社會的困難,而不是依靠上帝的時候,常常就更多的罪惡產生。

 對東方宗教、泛神論、萬物一體的觀念的好感

  雨果裡面其實另外還有一種思想,這思想也請各位非基督徒原諒我這樣批評。它裡面對婆羅門教,其實就是佛教或印度教、東方宗教,還有泛神論有很多的好感,包括那個主教;這也是那個時候法國的思想,就是對於正統的基督教很討厭的,對於東方的宗教是很喜歡的。因為在佛教裡面或在婆羅門教裡面有那種萬物一體的觀念,那所以那個主教也就喜歡。這一點,我不知道你們當中過去或現在是佛教徒或者有佛教徒的朋友,不知道碰到過沒有?我碰到過!包括以前在大學的時候的同學,他是佛教徒,他不打蟑螂,也不打蚊子的!但他還是去看病吃藥、消毒、殺死細菌,但是細菌沒看到所以他就算了。否則萬物一體,蟑螂、蚊子就把牠揮掉就好了。當然那也有輪迴的觀念,不過更重要的是一種萬物一體的觀念。這個基督教並不接受。

 好的制度能使人樂在其中

  但是對窮人,這是我今天下面這個部份要多講一點的,就是對窮人或對我們就說弱勢,不僅是窮人,弱勢包括身體上面有各種軟弱的人,要怎麼照顧?要怎麼提昇?對有錢的人要怎麼恰當的來對他們?這個是《悲慘世界》裡面會談到的。大家都會談到的。

  好像在尚萬強或者說雨果的想法裡面,就是我們可以有一個好的制度,人就會在其中幸福快樂。這我也不反對。我們從來沒有說,信耶穌就是耶穌是我們唯一的救主,我們就不注重社會制度的改善,教育制度的改善。我們也注意這些改善。只是我還是要說,我們因為人的罪惡,我們就不會說任何一種制度是只有利沒有弊,或只有弊沒有利的;包括人也是這樣,不會有哪一個人、哪一個黨派只有對沒有錯,或者是有錯沒有對的。

公平、正義,就是不可虧待人

  好,我們現在就再講到說,這基督教一個很重要的觀念:我們要公平或者正義。

  公平、正義是什麼?公平、正義傳統講法就是:他當得的東西,給他。但這個其實沒有回答問題,這只是把問題用另外句子來講,公平就是他得到他當得到的。那什麼叫當得到的?當得到就是該得到。那什麼叫該得到?就是當得到的!就是到最後就是重覆了。

  什麼是公平?什麼是正義?公平和正義,有的時候,我們只想到處罰的這個部份;但不只是處罰,還包括獎賞的部分。你做了十二個鐘頭的工,當得多少錢?這個,已經脫離了《悲慘世界》,我們都會談一下。但是從《悲慘世界》裡講,就是有好的制度,大家都能夠受教育,然後有工作就好了。其實大概就是要從小受好的教育,或者有好的成長,這是雨果在書裡不斷講的,甚至從媽媽肚子裡一直到死,都有好的環境-營養是健全的,教養的環境是好的,空氣是好的,教育是好的,讓人能成為一個有用的人;然後在社會上可以工作;然後在退休的時候能夠老有所終。

  各位這當然很好,這個話不必雨果講,我想每個人都會同意,甚至每一個動物可能都會同意-獅子也希望有足夠的鹿可以給牠殺,那麼鹿希望有足夠的草給牠吃。每個都希望,但是什麼是恰當的呢?獅子希望一隻鹿被牠殺,恐怕一隻鹿都不希望自己被殺。就是整個這個世界有窮、有富有的,怎麼做?這個問題沒有停止過,到今天也沒有停止。你們的兒女或你們自己也會在想。政治上的討論、法律上的討論都在談這些東西。

  什麼是正義,什麼是慈悲?正義其實就是公平。正義有好幾個英文字: “Righteousness”、“justice”、“fairness",這都是重要的字眼。社會要對人正義公平,這個是必要的。可是我覺得雨果的一個錯誤,就是把正義寫成是跟慈愛相反的,是像沙威那種的。其實不應該是這樣,因為公平的就應該執行。

  在聖經裡面,羅馬書13:7,「凡人所當得的,就給他。當得糧的,給他納糧;當得稅的,給他上稅;當懼怕的,懼怕他。」如果我們把他翻得再合宜一點,合它整個文法是:「當懼怕的,就給他懼怕;當恭敬的,就給他恭敬」。在這裡保羅說的是對政府的順從。政府要給他糧,所以我們要納糧;要給他稅,所以要給他納稅;政府我們要怕他,所以要給他怕;要恭敬對官要恭敬,所以我們要恭敬他。這一點我是覺得,我們需要對權柄這樣。

  現在我們台灣,你要說進步也可以,但是你要說有的地方很退步的也是。就是我從聖經來看,執政掌權的需要有一些尊敬,所以我們需要對權柄,包括年長的、長老、員警,有一些尊敬。可是現在社會似乎是:官就是被罵的、要罵的,我覺得這不合聖經。我們完全承認官很多是很壞的、該罵的、該下臺的、該處罰的;但是在他那個位置上,我們從耶穌的生活裡面、新約舊約裡面,包括猶大書裡面,他說連天使長在跟魔鬼吵的時候,都不敢多說什麼罵鬼的話,只有說「主責備你吧」。這不在講修養,就是希望我們基督徒對神的話、對權柄要有一些尊重。但是這裡我們不去多講。他講的是我們要納稅。

  當然很多地方稅制可能不公平,或者說我們每一個人,包括我,最好一毛錢都不要納,最好天天拿國民年金,60歲開始發,因為我60歲了,我那個年齡發最多最好。各位我說這個話的意思就是我們人很自私的。民主可能也有一個好處,就是民主是要大多數來決定的,就是給最大多數人的利益。這也是功利主義。但是我們又想到了,如果一個制度是對最大多數人有益的話,我們不能不想到那少數人怎麼辦呢?那這個時候我覺得社會上、報紙上、媒體上、你、我都是一樣。如果我是少數人,我就說我倒楣,你們要替我伸冤;如果我是多數人,我就說那些人是少數,那是釘子戶,我們不能被他妨礙!各位我們都很自私的。

  假如說,(對不起,如果說到你們請原諒!)我們都住在一棟大樓裡面。我猜每一棟大樓都會有這規定,樓梯間不可以放東西,可是我猜每個人都放。我家胖妹也放了一點鞋子,方便嘛,而且多占了大概半坪地、一坪地。好了,如果有一天大樓失火了,因為一大堆東西堆在那裡,造成有人無法逃生被燒死,那又一大堆抗議…。但是如果你是放東西的,你剛好是一個小商人,你常常需要放一些貨,你會覺得「多放一點,有什關係?這麼死板!」就是人在討論的時候真的都很自私,基督教講罪就是我們都用自己的觀點來看事情。我們要求主幫助。所以神需要在罪惡的世界需要設立政府、需要設立法律,那麼政府、法律的維持也需要納稅。

  這個是對政府的,但是保羅下面講的可能更重要的。這個不是不重要,因為在教會歷史上也有基督徒的 「無政府主義者」(Anarchist)。猶太人說「除了該撒以外我們沒有王」;無政府主義者講的跟猶太人剛好相反,說「除了基督以外我們沒有王,所以我們不納稅、我們不當兵、我們不作政府官員」。從改教運動之前,其實就有一些人是這樣子。這個也有一些非常可貴的地方,但是總的來講這個是不合聖經,也就是又是太天真了。我們人有罪惡需要被管的;雖然管我們的也有罪惡,也需要被監督的。不過保羅下面,羅馬書13:8就講到說,「凡事都不可虧欠人。」前面講,你不可虧欠政府,要納的稅要納,要給的恭敬要給。

  「不可虧欠人,惟有彼此相愛要常以為虧欠;因為愛人的,就完全了律法。像那不可姦淫,不可殺人,不可偷盜,不可貪婪,或有別的誡命,都包在愛人如己這一句話之內了。」愛人,所有的誡命就是在愛人裡面,這我們大概也多少知道,就是所有的命令就濃縮在十誡裡面。十誡又可以濃縮成兩條:一個就愛神,一個就是愛人;就是上帝對我們的要求,就是愛神、愛人。那麼愛人,他又說了,「包括不可姦淫,不可殺人,不可偷盜,都在愛人如己裡面了」。

什麼叫做不可偷盜?

  好,我們就先講不可偷盜,不要偷東西!各位這條命令應該非常容易遵守。我猜我們這裡應該每個人都沒有作過小偷。如果作過小偷,我也要說,「很歡迎你來教會,耶穌愛你!我也愛你!」不可姦淫,不可殺人,不可偷盜,這誡命都太容易實行了,起碼對我們這些看起來比較好的人很容易實行,我們不偷就是了。

  可是如果從基督教、從聖經來講,這兩條誡命我們不要講別的,不要講不可姦淫,就講不可偷盜,「哦,很容易犯哪!我們都是小偷耶!」路德和加爾文就根據保羅的話,「不可偷盜這句話要包在愛人如己」,「不可偷盜」、「愛人如己」,我們一下很難連,但各位我幫你們連一下。偷盜就是把他的東西沒有給他,他的東西你把它拿過來了,這叫偷。「我懂啊!別人的電腦我把它拿過來了給自己用;別人的車子我拿去賣掉了給自己,這是偷,那是他的東西。」那我們就再問一句了:他的東西,什麼東西是他的?什麼東西是你的?什麼東西是我的?這個英文叫做“ownership”。

  什麼東西是你的?是他的?是我的?我們基督徒就知道每一件事都是屬上帝的,都是上帝的。那我們能不能有限的有一些東西呢?各位,這其實是非常複雜,包括共產黨、共產主義會說凡物公用。基督教也有一段時間說「凡物公用」,沒有你的、我的、他的。使徒行傳講當聖靈充滿,大家充滿愛心的時候,「愛完全了律法」,就沒有一個人說有一樣東西是他自己的。各位,我不是在提倡共產主義,如同我不在談現實的政治;我只在談聖經裡面的,然後我們不太想到從《悲慘世界》裡面,我們想到什麼是該給窮人的?什麼是該給有錢人的?我們應該得到的是什麼?你以為很容易解決的,實際很難解決。

  什麼是一個窮人?我沒有偷他的東西。你沒有偷他的東西,在出埃及記22:25,「我民中有貧窮人與你同住,你若借錢給他,不可如放債的向他取利。」這個我們可以先不去談它。但出埃及記22:26,「你即或拿鄰舍的衣服作當頭,必在日落以先歸還他;因他只有這一件當蓋頭,是他蓋身的衣服,若是沒有,他拿什麼睡覺呢?他哀求我,我就應允,因為我是有恩惠的。」這個我們今天已經不大聽得懂了,年輕人一定聽不懂,不過我就解釋一下。

  我鄰居很窮,沒有工作,沒有吃的,窮到一個地步,有一天來了,他把他的棉被給我,說:「康牧師,我棉被抵押當給你,給我一百塊,我要買東西吃,我快要餓死了。」好嘛!就棉被抵押給我或當給我,我就給他一百塊了。或者我就是開當舖的。感謝主!你們這裡沒有年輕人。年輕人聽不懂什麼叫當舖,可能是也聽不懂棉被了,因為都開冷氣、暖氣了。棉被就是很重要的蓋被。「因為這是我晚上的蓋被,我今天晚上六點鐘會來贖的,我會還你一百塊,你棉被還我。」到晚上六點鐘了,他當然不可能會來贖,他已經越來越窮。這也是社會上的現象,窮者可能越窮,富者可能越富。這個世界向來是這樣的,總是錦上添花,沒有雪中送炭。你是台大的你就越來越優秀,你的兒女也優秀;你是考不上學校的,就越來越悲慘。各位,我不是說笑話了,在這個世界上好像就有這個現象,美好的就越來越美好,不好的就越來,貧富的差距就越來越大,好學校和壞校差距就越來越大,有錢人和窮人差距越來越大。

  我在報紙、書籍、課本裡面,大家都講這是一個嚴重的問題,就是人和人之間貧富差距愈大是越不好,社會越不穩定。各位,可是那聰明人盧梭,他真是講得好,他說:「我們每個人心裡面都有一個特點,那個特點就是我跟別人差距越大越好。」各位姐妹,妳希望每個人跟妳一模一樣漂亮嗎?憑良心說,妳是不是希望妳比每個人都漂亮,而且妳跟她的差距很大。各位,這就是人性。我們又希望公平,我們又希望一枝獨秀,所以從這個裡面罪惡就可以產生。

  如果說貧富差距大,我們不要大,那要怎麼辦?要抽遺產稅。你是有錢的人你絕對不願意抽遺產稅。有錢人的兒女也絕對不願意抽遺產稅。誰願意抽?沒有遺產的人!你的遺產分一點給我。說起來好像又很合理!王永慶死了,我們假定留下五百億;我爸爸媽媽死了,留了五百萬的債務;錢分一點給我不是很公平嗎?

  好,就在這裡,當一個窮人只剩一條棉被了,他當給你,你給了他一百塊,聖經上說,到晚上他沒有錢,他也不可能有錢,他都買便當吃掉了!我們再假定,說得再悲慘一點,好像雨果寫的,又是腿斷掉了,連看病都還沒有錢,不要說吃飯錢了。聖經上說,到晚上他沒有來贖的時候,你要把棉被還給他,那是他的。各位,你聽到這裡你會怎麼想呢?你一定想,是我就不要他的棉被!對不對?等於白了一百塊錢嘛!如果你是那個當棉被的人,就每天去當棉被了對不對?每天賺一百塊。我們人很壞的,我們人只會想到對自己有利。

什麼是你的、我的、他的?

  路德、加爾文都會問這個問題,「什麼是你的?什麼是我的?什麼是他的?」什麼東西是你的錢?我們通常一般在想,什麼是你的?什麼是我的?什麼東西是我的property?我說了,在聖經裡面,當聖靈工作的時候,有人說什麼東西都不是我的,我們大家都公用的。在教會歷史上,在世俗歷史上也會說:「罪惡進入世界,就開始有人分你的、我的、他的」,我都覺得這都是一種共產主義。雨果也多少有一點理想主義,我覺得是不切實際的,但是也不能說不是一種理想。

 我勞動的結果是我的

  我們再說,什麼是你的、我的、他的?有一個我們大家都能懂的觀念,就是我勞動的結果那是我的。我今天麥當勞打工打了一個鐘頭,他給了我一百五十塊,這是我的。為什麼是我的?因為這是我打工的工資,所以是我的。還有可以有別的,如果在路上撿到,可能也是我的,那叫運氣好。我不曉得台灣的法律怎麼樣?一百五十塊,你要在那裡公告多久,然後是你的,我不知道。如果變成一千五百萬會怎麼樣?或變一億會怎麼樣?這我都不知道。如果是一個油礦被你發現,是不是就是你的?這我也不知道。我只是在說,什麼東西是你的、我的、他的,是我們的私產?我勞力得來是我的,我撿到的,我中了樂透是我的,我父母給我的是我的,這些都是我們在資本主義社理所當然的想法。

 一個東西是不是你的,在乎它的去處

  共產主義社會,後來不敢凡物公用,也會說生產工具可以私有。生產資料主要就是土地,一定要公有。生產工具,譬如說鋤頭,那可以是你自己的。這些,我們也不再進入那麼複雜。我們就再說,路德和加爾文講,假如你家吃的東西多得不得了,多到都爛掉了,而你的鄰居沒有吃的;路德、加爾文都說,你偷了他的吃的東西。我不知道你能不能接受這句話?就是從這句話來講就是說,一個東西是不是你的,還不只是從來源來講,(來源是我打工賺來的),還講到去處怎麼樣。

  可能不只是基督教,只是路德、加爾文是基督教很有名的神學家,中世紀也有討論這些東西。就是當一個人擁有的東西多到他自己用不完,而且有浪費的現象,而別人有缺乏,不管這個東西從哪裡來的,這個東西不是他的。各位姐妹們,妳的衣櫥裡有多少件衣服還沒穿過?這是偷了別人的衣服!各位弟兄們,我的腰上面很多脂肪,然後有一些非洲小孩餓死了,我有沒有把他的脂肪偷過來?你懂我的意思!這意思其實還是一個《悲慘世界》裡有的,為什麼有錢人有錢到那個地步?為什麼窮人窮到那個地步?我們要怎麼改善這個現象?我剛講的這些例子,有的時候你會說,「哦!對!」當我說,「哇!有錢人有錢到這個地步,窮人窮到那個地步」,我們馬上就會想到說要均平一點!但是如果一旦「均平是要抽到我的遺產稅」,我們又不要了,對不對?就我們每個人都很自私,所以社會的事情很難推動就在這裡。

憐憫窮人無法法律化

  我們人有罪,包括在教會裡也是這樣,大家都想到對我最有利的。像我這個年齡,包括我們傳道人也是,我們有好多個部門,每一個部門在爭取預算的時候,都會覺得我這個部門最重要。好!我是兒童事工的,「要多給我們一點人,我們要再聘幾個人,我們要再有一點預算。教會的未來就是小孩子,沒有孩子還要怎麼樣?」當然振振有辭嘛!老年部的,「現在人口老化,老年人的工作這麼多,這麼需要,我們說當中老人愈來愈多,人力不足啊!財力也不足,教會要多撥一點人,教會要再聘一點!」各位,也很合理啊!

  就是整個一個團體,任何一個,不管是教會或者公司,我們都有那種「本位主義」的心,也都合理,但是怎麼能夠想得更恰當一點?所以,我們要憐憫窮人,這個恐怕不能夠法律化。就是路德、加爾文,尤其加爾文,(因為我們就是長老會嘛!長老會是以加爾文為宗師的),在日內瓦的時候,你到今天都可以看到一點他的議案,事實上他們是很看重濟貧的,而且有一種制度。但是那個主要有個原因就是大家都是基督徒,而且相當的有愛心。我們今天我覺得要這樣做就有困難了,因為我們都還是有私心的。

窮人也是罪人

  然後我們也不能忘記一件事情,窮人也一樣是罪人。當你有很好的福利制度的時候,也可能就像很多資本義,像哈耶克這些人會說,「這是鼓勵人懶惰的」,這也有可能。不是也有可能,我想我們看新聞也看到希臘、西班牙的經濟崩盤!我兩三年前在歐華神學院教過書,那可能是歐洲經濟非常不好、最不好的時候,在西班牙年輕人的失業率好像到了百分之三十幾。我在馬德里飯店吃飯,那年輕人都在那裡吃,哇!出手很大,根本不像失業的人。請我們吃飯的人說:「這些人都是失業的」,幹嘛?「社會有救濟呀!政府有救濟啊!」政府救濟錢哪裡來?「德國人出的,因為歐盟嘛!」所以德國人很火大,我們這麼辛苦工作,結果讓他們到海邊曬太陽。就是說任何一個制度有它的流弊,但是你又不能說我窮所以不能曬太陽。這些我覺得政治學者常常都是只有一些同情心,或者是沒有把它看得完整一點。

  他該得的,我們能夠說你能夠工作,也賺到了錢,你賺到了很多的錢,神的意思就是要你的很多錢分給那些很少的。各位,這些都是我們在教會裡講道、聽道都會聽到的;可是實際要用的時候,那可沒有哦!「我可以奉獻。我是證券商,我一年賺一仟萬,我可以奉獻一百萬。可是如果你要規定我,五百萬要給窮人,我就不願意了。」然後我們也會說,那些窮人後來都變成懶漢了。這都有道理。

  我只是在說,尤其雨果那個時候,可能窮人被逼迫得是很厲害,富人的奢華也很多。其實今天也還是有。你今天到東區看看。我常常坐計程車,計程車司機也會跟我講,他說,其實臺北最豪華的餐廳在過去幾年生意從來沒有不好過。幾仟塊一個人一頓的飯他吃得起呀!那我是計程車司機,我開車送這些人去,然後想到我自己的狀況,心裡會火大啊!但是火大你又能怎麼辦?

  你工作,你能工作,你要把你工作結果的一部分給他。社會主義這樣講,是因為他們反對有私產,當然我覺得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產生的流弊是更多的,因為他們忽略了人的罪惡。我沒有說他們的理想不好。基督徒說,要盡可能的凡物公用,那是說出於愛,這不能強迫的。

因為人的罪性,社會福利制度可能製造更多罪惡,像懶惰等

  在十八世紀以後,由於資本主義的發展、工業的發展、財富的巨大的產生和累積,還有就是窮富的差距愈來愈大,所以十八世紀以後,大概知識份子都會說政府需要大量的做事,讓社會的福利能夠美好。我們台灣現在也走這條路。事實上很多一般的學者都會覺得我們台灣的社會福利不夠好。但是各位你也知道,我不是贊成社會福利,也不是反對社會福利。各位我一再講了,所有的制度都有它的優點,都有它的缺點。你不能只看它的優點,也不能只看它的缺點,也不能說我們怎麼樣改到更好。我們希望能改得更好,任何一個更好也一定有一些更壞。

  我們台灣健保,沒有人說不好,我也覺得好極了。但是楊志良先生也說,我們健保會把我們拖垮的。拖垮,怎麼拖垮?到以後的人再說吧!現在就是政府拚命印鈔票、調降利率嘛!我看我們台灣走的跟歐洲是一條路。我不知道這個有沒有什麼解決的辦法?像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曼(Paul R. Krugman」,他就說「沒關係,儘量印!」他是凱因斯派的。這種理想,政府應該建立強有力的福利國家,對社會經濟的不平等要校正,每個人都應該享受教育、健康、工作、經濟、安全、勞動、保護、社會福利…等基本權利。

  各位,這些話都很好聽,可是我們又要說,你要仔細去想,就是我覺得學法律學政治在這些事上,要仔細一點,我覺得很多的社會和政治學者就在這些事上,好像雨果在寫小說《悲慘世界》一樣。各位,社會制度不能夠是像寫小說一樣的,你要講得嚴謹一點。

  每個人都有受教育的機會,政府應該提供。好,我承認這樣很好,我不願意回到我們那個時候的聯考制度,像我這種爛學生都是很恐懼的,不要說聯考了,每次發成績單,我都很恐懼的,因為我是爛學生,不是好學生。我很羨慕現在!聽說這幾年大專聯考錄取率曾經到過百分之九十九、百分之百,這很好啊!學生可以不必在那麼大的考試壓力之下生活。可是,你也知道,連我外行人都知道了,大學生的程度是強烈的退後啊!我們教會有一個英文老師在一個私立大學教授英文,英文系大二的學生不會查英文字典。太離譜了吧!我前一陣也碰到,我們教會也有一個媽媽很有愛心,接待親戚的小孩到她家來住。這個媽媽是單親媽媽,是保姆,已經夠辛苦了。那小孩到她家來住,是餐飲業的,她不會炒蛋。她說:「妳做一個飯吧」,她說:「不會炒蛋。」各位,這太離譜了!

  我的意思就是說,如果我們現在政府或是環境提供不需要任何壓力就讓你讀書,結果會怎麼樣?各位,包括你我在內,會怎麼樣?就不讀書嘛!沒有生活壓力是很舒服的事,但沒有生活壓力人是會懶惰的。你說政府保證我們一定有就業的機會,那麼很可能就是我們不就業了。我再次說,我沒有說我們不要改正,往這方面走或往那方面走;事實上,我看很多時候,我們就反反覆覆的。那我們基督徒希望的是:我們能夠因為信靠上帝,我們對人性有更多瞭解,我們愛和公義也能更多。

  我們基督教(Protestant)在中世紀,有一段時間很討厭天主教,也就是跟著啟蒙運動罵天主教。其實天主教在中世紀的時候也做了一些相當進步的事。但是現在又有人重新覺得天主教那些很好。我自己一個對人性的瞭解,我就會說:我覺得中世紀也好,改教運動也好,加爾文的日內瓦也好,或者我們今天在台灣也好,任何一個時代,任何一個地方,任何一個團體,都一定有它的優點缺點。我還是會說,不是都壞,也不是都好。當然我也不會說,各打五十板。我覺得中世紀的優點有一點被在過去一兩百年被抹煞了,但是現在好像又有人太強調它的美好。那美好在哪裡呢?

  各位,我們再回到我剛剛說,什麼是你的、什麼是我的?如果照資本主義或古典的自由主義的講法就是:我們自由、不被強迫的協商下的產物,我們怎麼樣就怎麼樣。譬如說,我現在要找工作,麥當勞說「你要來可以啊!一個鐘頭一百五,你要不要來?」好,假如我就去了。假如我上有父母,下有小孩,一個鐘頭一百五實在很難活命,我就希望我的立法委員提高工資,但是我跟老闆商量好的,就這麼多。在十八世紀的時候,有一度根本沒有這個最低工資,資本家給你多少錢就是多少錢。有的時候根本沒有工錢,就是我給你住宿,我給你吃的,你在這裡工作可能十二小時十四小時,這你們看狄更斯的小說就太多了。那個《孤雛淚》是不是?馬克•李斯特演過的那個小孤兒,在孤兒院也苦,在社會上工作也苦。很辛苦,這我們承認這都是真的,我們不必美化資本主義的世界。但是資本家會說:「這是一個願打一個願挨,我們商量好的嘛!你要不要來這裡工作?來這裡工作,我給你吃、我給你住,那你願不願意?」沒有強迫你喔!「好,我願意」,「願意,你就來這裡工作」。馬克斯後來就會說,這種願意是「虛假的願意」,是「錯誤的思維」(false consciousness)。怎麼願意?這是被迫的願意。所以馬克斯就說,資本主義這種自願自由其實是虛假的。

中世紀時,教會干預社會現象,開始最低工資

  在中世紀的時候,教會就已經提出一個觀念,跟社會主義有點像,叫做「最低工資」或者「合理的價錢」(just price)。什麼樣的價錢才是合理的價錢?各位姐妹,什麼樣的價錢是合理的價錢?買一送一,那才是合理的。對不對?買一送二,才是合理的。什麼是合理的價錢?不要錢的,就是合理的價錢。各位,從顧客來講愈便宜愈好,從老闆來講愈貴愈好;那這就又有協調、又不一致的地方。好,到最後到底怎麼辦?就是在中世紀的時候有規定價錢,因為他知道雙方在協商的時候,常常是在一個不平等的地位上,所以教會有的時候有干涉社會的現象。你不可以給他低過某種的工資,就是教會開始的。

  但是到了資本主義剛開始的時候,覺得或者是像哈耶克(Friedrich August von Hayek)這種人就覺得,任何的限制都不好,就像市場發展出一種最合理的機制。我自己很喜歡資本主義,但是以我信耶穌、知道人有罪,我又再一次說:「這是一個錯誤的想法」,沒有哪個制度會沒有罪惡,所以我們需要有某種方式的限制。這個在中世紀裡面或者現代也有很多人這種想法,不過我想我最後講一個故事好了。

馬太福音20章,葡萄園主雇用工人

  我講的故事是各位可能熟悉的,就是馬太福音20章的一個故事。

  馬太福音20章裡面講到說:有一個園主,葡萄園的園主早上起來,應該是六點鐘,到街上雇工人,說:「你們到我的葡萄園工作,工錢一天一錢銀子」,好,他們就進去了,這是早上六點鐘。後來九點鐘又雇了一批,說:「該給的我會給你」,沒有講多少錢。然後到中午十二點又雇了一批,第三批了,說:「該給的我給你」。然後三點鐘,第四批;然後五點鐘,第五批;然後到六點鐘,發工錢。他從五點鐘進去的人,也就是只做了一個鐘頭的人發起。他發多少錢呢?他發一錢銀子;就是他跟人家講定做了十二個鐘頭,我會給你多少。那批人只做了一個鐘頭就拿了那麼多錢。各位,這好樂喔!那其他人應該更樂了!

  我再講一次,他發工錢的時候,只做了一個鐘頭的人拿到的錢跟做了十二個鐘頭的人一樣。後來,三點鐘的,十二點鐘的,九點鐘的,以及早上六點鐘的統統得到一樣的錢。那個早上六點鐘進去的就火大了。你們也會火大。他說:「我們做了一天的工,累死了!他們只做了一個鐘頭,你竟叫他們和我們一樣嗎?」各位,我相信你也會很火大。你在一個地方上班工作了十二年、十二天、十二個小時,別人只做了一年、一天、一個小時,做的量是你十二分之一,跟你拿一樣,你怎麼會同意呢?你會很火大。

  我講這話的意思就是:很多的政治學者要平等、要平均,可是我看他們從來沒有喜歡他們自己的財產來平等、平均。就是平等主義、平均主義從一個角度來講是我們很希望的。各位,我們希望公平。但是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講,我們又希望是公平競爭,而不是公平結果,通常這種人就是比較得天獨厚的。

  再一次,各位姐妹,妳不會希望大家跟妳一樣漂亮,尤其如果妳是全世界最漂亮的,妳希望大家都醜一點,妳是最漂亮的。可是如果妳是全世界最醜的,非常醜的,可能妳就很希望我們每個人都戴一樣的面具,穿一樣身裁的衣服。我們在這個世上希望待遇是相等的美好,但常常不是相等的美好。人想出很多的事情來消除這種爭執。各位,太多了,美醜是,念的學校也是,每一個方面。我們教會的青年團契,有台大的學生,有很爛學校的學生,他們在一起不大舒服。尤其是很爛的,他們會說我們被看不起;也許沒有,但他們會很敏感。各位,如果你的兒子很優秀,你希望他台大,你希望他哈佛,你希望他諾貝爾獎得主,你希望他比每個人都優秀,你希望他怎麼能幫助別人,最多是他的工錢很多然後發一點給別人;但你不會希望讓他的腦袋、你的腦袋跟那個笨的人的腦袋平均一下。就是我們人有很多的罪惡、弱點。

結論:因著罪惡,人即使慈悲為懷、凡物公用,仍不能解決社會問題

  我今天講的也不過是:我們有這些罪惡弱點,我不覺得可以說像雨果講的,就是說我們慈悲為懷、凡物公用就可以解決問題。但是那也不是我們不應該去想的,我們希望我們有愛、有智慧來行事。我們有很多困難,很好,這困難讓我們去依靠上帝。

  我們禱告。天父,我們謝謝你的恩典,求主扶持我們,讓我們能夠更有慈悲、憐憫、公義、正直的心,也更能有聰明、智慧,讓我們能夠多多的解決問題,而不只是製造問題。謝謝主。奉耶穌的名禱告。阿們。


 
文字PDF /      講道MP3 / 
發佈者來自/127.0.0.1

前一篇     後一篇     修改     回"公佈欄"


回"首頁"